当前位置:首页>用车>用车行车

学会这6招,准妈妈们也能安心开车!

收藏 阅读:
 
编辑:zhuqingfeng 来源:汽车头条 时间:2017-03-08 13:03

  在开启二胎时代的当下,很多准妈妈们已经肩负着生育的神圣使命,亦或许是准备二胎的降临。但城市生活节奏快,准妈妈们既要驾车上班又要孕育下一代。从保证自身和胎儿安全的角度考虑,怀孕期间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着诸多的注意事项与禁忌,开车更是如此。今天在三八妇女节之际,分享给准妈妈们一篇驾车知识。

  孕期初晚期不适宜长时间驾车

  关于孕期能否开车,很多人对此问题都抱有疑问,而根据英国科学家试验证明,不建议女性怀孕期间开车,尤其是前三个月和后三个月。而孕期开车的危害都有哪些?正常来说,孕期开车对妈妈和胎宝宝并不会产生严重影响。但如果孕妇长时间保持开车的坐姿,则可能影响到下肢血液循环,同时也会导致分娩带来的不畅。准妈妈在早期妊娠反应大,难以集中精力,孕晚期妈妈肚子大,容易冲撞到腹部,所以在妊娠早晚期不建议长时间驾车。

  另外,汽车尾气里主要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质,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尤其在妊娠前三个月,如果过多地吸入汽车尾气,就会使早期的胚胎发生异常变化,尤其对婴儿的中枢神经造成损害,所以孕妇尽量避免在高峰阶段长时间在马路周围工作或散步。

  孕妇开车时安全带的系法

  日常生活当中,很多孕妇都不喜欢系安全带,因为隆起的腹部使其不方便使用安全带,同时也担心安全带会勒伤腹部,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事实上,孕妇比一般人更应系安全带,毕竟驾车过程难免有颠簸制动甚是意外,安全带能在必要时能保护准妈妈和腹中宝宝。下面教准妈妈如何在孕期正确使用安全带。

  孕妇在系安全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需要调整座椅和方向盘,因为怀孕晚期时上下车会不方便,由于腹部隆起较大,又容易被方向盘顶到,一旦出现意外则会容易影响胎儿健康,严重者会导致胎盘早剥,要注意将座位和方向盘之间的距离调整至适当的位置,以免出现意外。

  将安全带置于肩胛骨处,而不是紧贴脖子。肩部安全带要从胸前中间位置绕过,下半截安全带应当远离腹部,要穿过腹部以下位置,贴近骨盆和大腿部位,以免牵拉过紧伤害胎儿。

  建议准妈妈正确驾驶,双肩靠在椅背上,给身体一个支撑,也可准备腰部靠垫来减缓驾驶疲劳。值得一提的是,若车辆遭遇意外,车内气囊迅速打开时的强大冲击力对孕妇来说也存在着潜在的危险性,所以一定要正确使用安全带。

  

  孕妇驾乘车时的注意事项

  1.不开快车和避开拥堵高峰

  切勿孕妇驾车节奏过于猛烈和动作幅度过大,不要轻易做出紧急制动、猛烈转向等动作,因为车身的剧烈摆动会导致驾乘人员的身体晃动。所以,保持安全车速对于孕妇来说十分必要。并且还要避开堵车高峰期,减少因堵车产生烦躁情绪,一般在拥堵时车辆不会熄火,汽车尾气浓度过高,空气污染源集中,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也不利。

  2.孕妇切勿开新车

  孕妇慎开新车,新车车内的甲苯、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的浓度是房间规定标准浓度的四倍,对孕妇及胎儿极为不利。建议驾驶新车之前应该将车窗、车门打开进行通风,释放一部分化学气味。另外,在车内放些竹炭、菠萝、羊毛垫等可以吸收异味的物品,从而保证车内空气的清新和健康。孕妇驾车时要注意短时间通风换气,保持车内空气的流通,同时也可以播放一些愉快的音乐,缓解紧张状态。

  3.避免空调低温和家人吸烟

  车内空调以26度为最佳,孕妇在开车时最好不要将温度调至22度以下,而在天气不是酷热的情况下建议关掉空调,打开车窗通风。另外,家人在封闭的车里吸烟,准妈妈和胎儿遭受的危害会更大,长时间吸二手烟可能引起胎儿畸形、流产等。

  4.不穿高跟鞋开车

  女性在开车时最忌讳穿高跟鞋,对于孕妇更是如此。开车时最好穿运动鞋、布鞋等平底鞋款,孕期女性肢体浮肿,若再穿高跟鞋开车,紧急情况时容易出现制动踏板踩不到底等危险情况。很多职业孕妈妈为了美丽要穿高跟鞋开车上班,殊不知妊娠时会受到各种孕期激素影响,反应会变迟钝很多,所以穿着高跟鞋驾车无法迅速应对突发状况。另外,穿高跟鞋踩油门和制动踏板时没有感觉,若错将油门当刹车,酿成不必要的悲剧。

  5.勿披头散发开车

  很多女性开车习惯披肩散发,看似小细节实则蕴藏大隐患。在打开车窗后应该将长发梳起,车窗外的风很容易将头发吹乱而遮挡住视线,从而造成危险。

  6.仪表台不宜放杂物

  很多人喜欢在仪表台上放置香水瓶、纸巾盒、钥匙等物品,紧急制动时这些物品很容易对坐在前排的准妈妈造成伤害。比如说破碎的香水瓶会割伤、被硬物砸伤等危害,所以要尽量减少仪表台上的杂物。很多女性喜欢在仪表台、后视镜、后挡风玻璃上放置杂物,这样会影响开车时的视线,往往会造成行车时不能正确判断障碍物而出现事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

相关阅读
汽车质量投诉 购车在线咨询
自主原创
本周本月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