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好玩有趣

趁着燃油车还没绝迹,我们赶紧搞点科普

收藏 阅读:
 
编辑:zhuqingfeng 来源:汽车一加一 时间:2017-04-29 22:04

 

当今车坛新能源车大行其道,无论是油电混合、插电混动、纯电动甚至是氢能源车,都在慢慢强占传统燃油车的份额,后者淡出汽车舞台,很可能将会是大势所趋。

在燃油车彻底绝迹前,作为汽车迷的你如果还没搞懂它是怎么回事,这怎么说得过去?所以汽车一加一在这里准备肩扛起这个责任,在燃油车灭绝之前,不定期给大家搞搞科普,今天我们就先聊聊供油系统。

从内燃机汽车诞生到现在,供油系统一共有两种供油方式,分别是化油器和燃油喷射,而后者按照不同的喷射位置又分为歧管喷射和缸内直喷。

化油器的原理,是将一定比例的雾化燃油与空气混合后,再把混合气送至引擎。这种装置在19世纪末就出现了,当时有一位英国工程师Frederick Lanchester将化油器装在车上,发现装在这台5马力单缸引擎的车动力表现不好。隔年他跟哥哥重新设计化油器并安装在双缸水平对置引擎上,在1900年开这台车完成了约1600km的路程,在当时汽车工程上是很大的突破。

最初他们在设计化油器时,主要是一根管子直接通到引擎,管内是文氏管的形状,比较细的部分会有喷油嘴,当空气流过文氏管时会吸走喷油嘴上的燃油然后混合,管的另一端有一片会旋转的节气门可以控制混合气的流量,由脚下的油门控制,油门的下踩深度决定了节气门的开度,进而影响引擎的转速。

随着引擎科技的进步,化油器也需要应付引擎的各种运转状态而变得非常复杂,配合不同速度设计了不同的油路。怠速/低速油路中,引擎怠速时节气门几乎关闭,为了不让引擎熄火,怠速油嘴只喷一点点燃油并跟较少空气混合。开始轻踩油门后,节气门慢慢打开,燃油才被强力吸走。车子在高速时,主油路的节气门开度很大,这时文氏管就开始发挥作用了,强大吸力带走更多的燃油。若要突然加速,就需要加速泵额外供应燃油以防混合比过稀而造成引擎加速迟缓。

直到80年代,工程师研究发现燃油喷射系统能带来更好的供油,化油器在汽车上慢慢被淘汰,90年代后正式走入历史。不过因造价便宜,目前在一些小型引擎如割草机、汽油发电机等设备上还能看见它的踪影。

告别化油器时代,如今所有的汽车都采用燃料喷射系统,这种看似很普通的东西一点都不普通,在当年电喷车都是要把这个功能写在车身上的,就像现在的神车TSI一样。

▌法拉利1981年推出的512BBi中的i就代表了燃油喷射

其实燃料喷射技术几乎跟化油器时代同步发展的,在20世纪初是很高端的科技,最初用在航空引擎上。二战过后的汽车工业开始出现燃料喷射技术,但主要还是用在性能车上,直到80-90年代这门技术才有所突破并大幅降低成本,其次也因为当时制订严格的排放法规,才被广泛用在汽车上。喷射技术的普及化,在于它有更精确的控制喷量和雾化效果,在油耗及排污问题都有很好的表现。

精准的喷雾量是怎么办到的?这要归功于强大的ECU电脑用电子化控制喷油时机,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但这只是执行方式改变而已,厉害的在于喷嘴口是多孔式的设计,喷出的燃油颗粒更细致,就容易被气化,混合气更易扩散,就好比浇花用的喷水枪一样喷出扩散的水气。

现今的电子式喷射用电流流过线圈产生磁力,去吸引铁制的零件柱塞靠拢,前端的阀门就会打开,油气才喷出去,一旦没通电磁力就消失,弹簧就把阀门关闭。它的好处在于配合ECU控制时,在引擎运转中能依通电时间来控制喷油量,引擎能运转更顺,油耗也更低了。

或许你会问早期的ECU就那么聪明了吗?当然不是!所以最初的喷射系统也机械式的,没电子式的聪明,所以只能随引擎运作而运作,直到引擎熄火为止,用油压控制柱塞的进退来开关阀门。

大家都知道一般引擎的喷油嘴设置在进气歧管内,在进气行程中喷射燃油,以混合气方式进入汽缸,我们称它歧管喷射,但仅是汽油引擎才有这种方式。

这样设计主要是利用进气口的快流速产生的负压吸走喷射出的油气,无需对喷油嘴施加很高的油压就能轻松混合空气。一方面能有效减少引擎积碳,在电子控制技术不断进步下,通过引擎周边的感应器控制,能接近14.8:1的最佳混合比例。

其实,14.8:1只是理想值,能维持这个比例的话理应效果最佳,但也意味着燃油的使用已经到极限。随着石油危机越来越严重,需求量不断增加,歧管喷射已经到了瓶颈,即便ECU再高端,也很难应付新时代的需求。

歧管喷射和缸内直喷的区别

为了更加节能,并希望有更大的输出和更远的里程数,于是以稀薄燃烧著名的缸内直喷技术诞生了。这项技术蛮类似柴油引擎,都在压缩行程结束前直接对燃烧室喷射,能精准控制喷油量,混合比例提高了,而且不用担心缸内自燃的问题,借由提高压缩比让动力上升不少。由于喷油嘴要在缸内压力非常高张的情况下进行,一般的燃油泵是无法胜任的,所以必须设置高压喷射泵,以200 bar以上的高压喷射。

双喷射可以集合两者共同的优点

不过这不代表缸内直喷能完胜歧管喷射,它在低速时很容易积碳,原因是燃油直喷较低温工作的汽缸很容易燃烧不完全形成积碳,不止缸内,进气门和喷油嘴也是高积碳点,排放量反而变大,相较于歧管喷射有燃油冲刷进气门的好处。

几乎所有的直喷车都要面对容易积碳的问题,因此现在又出现了双喷射技术,吸取歧管喷射和缸内直喷两者的优点,视引擎工作情况采用喷射方式,目前红的丰田D-4S引擎,大众第三代EA888引擎都采用了这种喷射方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

相关阅读
汽车质量投诉 购车在线咨询
自主原创
本周本月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