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能比打造出一部绝世超跑,更能证明车厂的实力。在Jaguar捷豹的90年历史中,曾出现过一款称霸车坛的经典超级跑车-XJ220,至今仍在车迷间传颂。2011年5月,捷豹正式宣布开启新一代的超跑计划:C-X75,无疑这是车坛另一个经典的开始。

XJ220是捷豹车厂在1990年代推出的超级跑车,其诞生的故事曲折离奇。
首部曲:经典超级跑车XJ220
知道XJ220的车迷,应该有一定的年纪了。
它曾经是地球上最快的量产超跑:以217mph (349.4km/h) 创下量产车速度纪录,并一直保持到1994年迈凯轮F1出现,此纪录才被打破。XJ220的出现,将捷豹的品牌形象带上另一个新的高峰。但很少有人清楚的知道,XJ220诞生过程是如何的一波三折、好事多磨。

捷豹XJ220曾以349.4km/h的极速,登上全球最高速量产车宝座。
关于XJ220的诞生故事,从一开头就是曲折离奇。话说80年代时,捷豹内部出现了一个名为“星期六俱乐部” (The Saturday Club) 的秘密组织,幕后召集人是捷豹首席设计师Jim Randle。这群人秘密的进行一个代号为“XJ220”的开发计划,以捷豹的命名惯例来看,这款超跑被设定要达到220mph (约352km/h) 的极速。这群工程师希望XJ220能让捷豹品牌重振雄风,继续50~60年代那辉煌年代写下的荣耀,而其假想敌则瞄准法拉利F40与保时捷959等当代最具代表性的两大超跑。据说这个梦幻超跑的地下开发计划,保密到极致,连原厂也毫无所悉。(编者按:VW Golf GTI的诞生过程也与XJ220相似,都是工程师或设计师秘密自行投入研发的意外成果。)

XJ220设定的直接对手,就是法拉利F40与保时捷959这两款当时最具代表性的两大超跑。

由捷豹一群工程师组成的“星期六俱乐部”,秘密开发的XJ220概念车,1988年英国伯明翰车展亮相随即造成轰动。
XJ220倒也不是完全凭空而来,Jim Randle以1960年代中期,专为挑战勒芒洲际大奖赛打造的XJ13原型赛车的基础:轻量化双座车身+中置V12引擎的搭配做为参考蓝本,但改为四轮驱动设定,并在车舱内配置赛车级的防滚笼结构,他认为这样才能让车辆在高速下保持优异的稳定性及操控性能,而且让驾驶者有最佳的安全防护。

XJ220最初是以1960年代中期专为挑战勒芒洲际大奖赛打造的XJ13原型赛车做为设计蓝本:轻量化铝合金车体结构+中置V12引擎。此为XJ220的概念车,外观上与量产车有细微的差别,但内部设定才是引发争议之处。
XJ220的V12引擎,原本计划取自XJR-9赛车(1988年赢得世界跑车冠军赛冠军),采用先进的4凸轮轴设计。四轮驱动系统则委由FF公司研发,外观由Keith Helfet负责设计,他们在外型设计上也参考了兰博基尼的剪刀式车门。

最初计划XJ220将采用勒芒洲际大奖赛冠军赛车XJR-9的V12引擎。
XJ220以概念车之姿在1988年英国伯明翰车展亮相,星期六俱乐部的成员们完成了他们的梦想:向世人证明,捷豹拥有如此高端的机械技术与设计能力。但他们从来没想把XJ220投入量产。
不过,这个秘密开发、意外现身的概念超跑,一发表就引爆话题,捷豹原厂收到了排山倒海的舆论压力,强烈要求将XJ220投入量产。于是捷豹找上了在赛车场上的合作伙伴:TWR,研究量产的可行性。捷豹与TWR(Tom Walkinshaw Racing)在80年代后期共同合作挑战世界跑车冠军赛与勒芒24小时耐力赛,获得期待中的胜利之后,两者进一步合作成立了“Jaguar Sport”赛车部门(1992~1994)。

1988年捷豹与TWR合作,赢得勒芒大赛冠军,之后两者还共同成立了“Jaguar Sport”赛车部门。
捷豹委托TWR进行量产可能性的评估,最终TWR回复捷豹的答案是可行的,但是规格要修改如下:由于V12引擎过于庞大,重量也太重,为了减轻重量并且有较佳的重量分配,因此改搭载取自捷豹Group C赛车的3.5升V6双涡轮增压引擎;同样为了减重,放弃4轮驱动系统改为2轮驱动设定;车身线条因量产化而要再行修改,而很炫的剪刀式车门也要改回传统车门。这些规格的修改,事实上是想实现将XJ220概念车投入量产化的必要考虑,但这重大的决定仅限与捷豹与TWR内部的沟通,并没有告知大众,但也因此埋下了日后引发争议的种子。

正式量产版的XJ220并没有搭载V12引擎,改为采用V6双涡轮引擎,虽然动力输出更强大,但却引起争议。
捷豹在1989年正式宣布限量生产350辆XJ220,并开始接受订单,报价36.1万英镑,订车者需预付5万英镑订金。此消息一出,大批订单涌入捷豹,最后原厂收到的订单总数甚至高达1500张!当然,这其中不乏一些投机者想趁此海捞一笔所下的订单。不过,捷豹考虑到对原先订车车主的限量生产承诺,退回了超额的订单,仍然坚持最初那限量生产350辆的承诺。
1991年10月,正式量产版XJ220发表,立刻在车坛引爆争议,因为它与伯明翰车展看到的那款XJ220概念车的机械规格落差颇大:V12引擎缩水为V6引擎,四轮驱动改为后轮驱动,更令众多准车主不满的是因为生产数量未能达到经济规模,制造成本增加,XJ220的交车价从原先的36.1万英镑涨为46万英镑(另一说为40.3万英镑)。捷豹原厂提出的响应是,不接受量产车规格与新价格的订车者,可以选择退还全额订金。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些准车主不愿意接受这样的条件,他们要的是心目中的那辆XJ220,而不是退回的订金,双方沟通无法有结果,因而闹上法庭。

捷豹在1989年正式宣布限量生产350辆XJ220,最终在历经许多波折与大环境变动后,最后XJ220仅生产281辆。
平心而论,量产版XJ220如果不采用V6双涡轮增压引擎,而坚持采用6.2升V12引擎的话,将无法通过当时的排放法规,如此一来也无法正式挂牌上路。捷豹为它换上的3.5升V6双涡轮增压引擎 (配备两具Garrett T3增压器) ,取自TWR Group C XJR-10赛车,是一具经历赛道考验且战绩优异的赛车引擎,可说是当时技术层次最高的引擎 (从Cosworth DFV F1引擎基础修改而来,曾搭载在Metro 6R4 Rally car上,在TWR取得授权后修改为捷豹Le Mans XJR系列赛车的强力心脏) ,即便排气量缩小,但动力输出反而更大,最大马力高达542匹。而且因体积缩小也能配置在车辆中心位置,配重更完美。

XJ220被英国专业汽车杂志Autocar给予极高的评价,特别是操控性能方面,受益于取自纯种赛车的底盘与悬挂系统,呈现完全不同层次的操控水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XJ220是第一辆采用底盘导气沟槽 (气流导槽) 设计,利用文氏管原理产生地面效应 (在底盘形成真空吸力,也可视为一种Downforce) 提升高速稳定性的量产车款,其最大下压力可高达1,360kg。

XJ220的底盘采用能产生地面效应的导气沟槽设计,能在底盘形成真空吸力,提升高速稳定性。
而让热血操控迷感激的则是移植自Group C赛车的铝合金单体蜂巢式车身底盘与纯种赛车悬挂系统,它为XJ220带来难以想象的操控极限与乐趣,绝非一般超跑所能比拟。
当年英国专业汽车杂志Autocar试驾XJ220之后,给予极高的评价,他们认为XJ220有着赛车的心脏、赛车的车身架构,但是却仍是非常易于操控的,不同的油门踩踏深度会迸发出不同的输出特性,低速时可以像一部性能钢炮那么好开,但是大脚油门之后,也会变成一成一头狂野的猎豹。而它源自赛车的底盘与悬挂,则获得当时Autocar“有史以来我们试过最棒的底盘、最佳的操控性能!”评语。

XJ220的时代,尚未有碳纤维材质的大量运用,因此内饰仍采传统营造豪华感惯用的真皮包裹。
捷豹将XJ220委由TWR在Bloxham工厂生产,第一辆量产版XJ220于1992年7月步下组装线。至于XJ220的拥有者皆非富即贵,包括爱车成痴的文莱国苏丹、埃尔顿·约翰(Elton John)等人。
在XJ220开始交车后,又遇到另外两个问题:首先90年代的另一波经济不景气,致使许多订车者宁愿放弃五万英镑的订金,也不愿 (或无力) 付清车款交车,因此,最后XJ220仅生产281辆。
XJ220基本规格 | |
引擎形式 | V6双涡轮增压 |
排气量 | 3,498cc |
| 最大扭力 | 644.32N·m/4,500rpm |
最大马力 | 542匹/7,000rpm |
驱动形式 | 五速手动 |
车身长、宽、高 | 4,860 x 2,000 x 1,150mm |
| 轴距 | 2,640mm |
| 车重 | 1,372kg |
| 0~100km/h | 3.9秒 |
| 极速 | 349.2km/h |
XJ220创下的速度纪录
1992年,一辆由英国车手Martin Brundle (后转战F1) 驾驶的XJ220,在意大利Nardo赛道先跑出212.3mph (约341.7km/h) 的极速成绩,随后再创下217.1mph (349.4km/h) 的量产车极速纪录。
此外,1992年,XJ220也在德国素有“绿色地狱”之称的纽博格林赛道,创下7:47:37的最速单圈纪录,此纪录一直保持到2000年,长达8年之久。
后续追加-XJ220C
TWR在XJ220的基础上衍生出竞技版本XJ220C,用于参与GT赛事。TWR一共打造了6部XJ220C,最大马力输出从原来的542匹提升到680匹,并且用上了更新的碳纤维复合材质来达到更轻量化的目的。
1993年,三辆XJ220C参加Le Mans 24小时耐力赛新增的GT组别,其中一辆由John Nielsen、 David Brabham 与David Coulthard (后转战F1) 驾驶的XJ220C,赢得了该组冠军。

1992年,XJ220在意大利Nardo赛道创下217.1mph(349.4km/h)的量产车极速纪录。在XJ220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竞技版本XJ220C,一共打造了6部。
未来的限量超跑C-X75
今日谈到“超级跑车”,大部分的人会联想到法拉利、兰博基尼、迈凯轮、帕加尼等等品牌,但是“应该”不会想起捷豹。因为,没有一点年纪的车迷,不会认识捷豹XJ220,更不用说了解它有过什么辉煌历史。捷豹车厂决定要改变这个现况,要借由打造一辆全新超跑,找回品牌的骄傲与荣耀。
C-X75,就是答案。

捷豹C-X75概念超跑已确定投入量产,限量生产250辆。
原为纪念建厂75周年纪念作
2010年巴黎车展,捷豹发表一款C-X75概念车,当时被视为是捷豹用以展示对于汽车未来绿能科技的构想与要望。而其车名C-X75,则带有庆祝“Jaguar”一名面世75周年的意义。用以纪念1935年,捷豹车厂前身“SS Cars Ltd”推出SS Jaguar 100新车型,此时间点也是第一次出现Jaguar捷豹这个名字。如先前篇章所述,Jaguar 捷豹原本只是车型名称,但二次大战后却成为该公司的正式名称。
不过,其实捷豹想得更远。2011年5月6日,捷豹对外宣布将正式量产C-X75,它将成为捷豹品牌的最高旗舰。

C-X75概念车是为了纪念Jaguar 捷豹一名诞生75周年的纪念作品,量产后它将成为捷豹品牌旗舰。
研发与制造超跑不是一件简单的任务,捷豹需要寻找一个对这方面深具经验的合作伙伴。犹如过去的XJ220,是捷豹与TWR赛车公司合作的成果;近期的Mercedes-Benz梅赛德斯奔驰 SLR McLaren亦是奔驰与F1赛车名门迈凯轮合作开发的结晶。这次的C-X75量产计划,捷豹将与威廉姆斯F1车队合作,打造限量250辆的新一代捷豹超跑。不过,C-X75只是概念车使用的名称 (C代表Concept概念,X代表experimental实验),这部超跑的正式名称原厂还未公布,捷豹表示最快2013年底就会让这款超跑正式亮相,并在2015年底完成250辆的生产。

威廉姆斯F1车队是F1界的名门,拥有当今最先进的赛车科技。威廉姆斯F1将与捷豹两大英国汽车工业巨擘合作,合力打造100%纯种英国超跑。
在F1领域浸淫35年的威廉姆斯F1车队,曾拿下过9座车队世界冠军与7座车手世界冠军,是F1界四大传统强队——Big Four之一。从1978年首次参赛F1至今,威廉姆斯在这35年来累积了丰富的赛车经验,并拥有最先进的赛车科技,而与捷豹最搭配的是,它也是一家血统纯正的英国赛车公司,两者的合作,可说是英国车坛的梦幻组合。
当代超跑使用的碳纤维复合材质、电子辅助操控系统、碳纤维刹车系统等等技术,事实上都是来自于F1赛车技术的转移。而捷豹与威廉姆斯合作,无疑将获得大量的最新F1技术用于新超跑上,其成果可能如同当年XJ220那么般,豹皇一出,天下称臣。

从这几张设计草图可以看出C-X75概念超跑外型轮廓的设计灵感,来自于1966年专为勒芒洲际大奖赛开发的XJ13原型赛车。
从C-X75概念车已经相当成熟的造型来推测,量产版本应该会保留这个车身造型,不至于有太大的修改更动。C-X75的造形融合了曾为捷豹写下光荣历史的C-Type、D-Type、XJ220及XJ13赛车等造型元素,流线圆滑的线条,呈现优雅却又饱含力度与速度的独特气质。C-X75的造型,真的很捷豹!

从这几张设计草图可以看出C-X75概念超跑外型轮廓的设计灵感,来自于1966年专为勒芒洲际大奖赛开发的XJ13原型赛车。
捷豹对于量产版本的动力系统,透露了一些较确定的讯息:新车将采用在C-X75概念车发表的Hybrid混合动力系统,以四台由锂电池组供电的电动马达,采独立四轮驱动设计来驱动车轮,另在座舱后方配备两具仅作发电之用的小型涡轮增压汽油引擎 (车载发电机,总重约50公斤) ,其实以这样纯以电动马达驱动的设计来说,这款捷豹超跑可以视为是一部“电动超跑”了!原厂预估此车动力输出将高达780匹最大马力与1601.5N·m的最大扭力,0-100 km/h起步加速预估仅需3.4秒,而极速将达到320 km/h以上,更令人惊艳的是接近零污染的超低排放表现:CO2排放值仅28g/km!而在外接电源补充方面,将采用Plug-in插电式设计,利用家庭插座就能为这部未来超跑补充奔驰所需的动力。
捷豹新一代超跑的预估售价约在70万至90万英镑之间,折合人民币约为713万至916万元之间。

C-X75是一款Hybrid混合动力超跑,未来量产化也会采用Hybrid动力,是新一代的环保超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