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网约车合法化已经一年了。然而,网约车新规落地情况却不尽理想,乃至造成“打车难”在一些地方严重加剧。我国有3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已公布改革细则、已经或正在征求意见的加起来只有210多个;滴滴、神州两大平台获得经营许可的城市仅分别为22个、33个,全国获得网约车驾驶员证的仅有约10万名司机。可以说,在不少城市,平台、司机仍然生存在“灰色地带”,继续和监管者躲猫猫。
平台和司机,当然希望早一天拿到许可证,早一天光明磊落上路运营;可是,不少城市或是有观望心态、畏难情绪,规矩都还没立起来,监管仍是本糊涂账。面对这样的情况,地方主政者必须挺起担当精神,切实负起责任,尽早出台细则,以使下一步的监管有据可依。
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城市尽管早已出台了细则,也正在逐步推进相关资质的许可工作,但发放许可的进度和节奏还是跟不上现实所需。
对于网约车,监管的审慎、决策的稳妥是有必要的,但在改革方向已明、顶层设计已定的情况下,各城市理当更积极、更主动、更及时地推进新政策落地,不能使网约车长期处于“灰色地带”,不能因为监管滞后再人为加剧打车难。据人民日报
包容审慎对待经济创新
随着各地新政过渡期的结束,诸多网约车司机和车辆或因户籍、牌照、排量、轴距等各种条件不合规,而被排除在网约车行列之外。此前,滴滴出行方面就表示,随着地方细则过渡期结束,不少司机将无法继续提供服务。
政府部门对网约车行业带来的管理挑战有所顾忌亦属正常。不过,通过各地的网约车细则不难看出,对网约车的监管相对保守严苛,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限制了该行业的蓬勃发展。今年春运期间,京沪等多个城市出现叫车供需严重失衡,被视为网约车问世以来“最难打车的一个春节”。随着各地网约车新政过渡期终止,越来越多的城市打车日趋艰难。
事实上,网约车和共享单车、移动支付一样,都属于新经济形态。当初,传统银行看不懂手机支付,市政单车看不懂共享骑行,但支付宝、微信支付和共享单车先后发展起来了,关键离不开主管部门对新经济、新事物的价值有认知和期待。如果说,恰恰是主管部门对支付宝、共享单车等给予了足够的鼓励和包容,才成就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奇迹,那么,政策层面能否也为网约车留出更多的发展空间?
据南方都市报
滴滴优步合并一周年
商务部:反垄断调查仍在进行
针对早前中国出租汽车产业联盟就2016年8月滴滴和优步中国合并案的反垄断调查致函进展一事,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7月27日表示,目前尚未收到中国出租汽车产业联盟的函件。
商务部表示,反垄断局已多次约谈滴滴出行,也正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经营者集中申报办法》和《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调查处理暂行办法》对滴滴出行和优步中国合并案依法进行调查。
高峰称,网约车属于互联网行业的新业态,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日新月异。商务部在深入研究互联网行业竞争规律和特点基础上,全面分析评估交易对市场竞争和行业发展的影响,并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经济分析等多种方式,进一步了解网约车运营模式和市场竞争状况等。
商务部表示,将坚持鼓励创新、科学监管的原则,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促进网约车行业的创新发展。
2016年8月1日,滴滴出行宣布将与优步中国合并,主要做法是滴滴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交易达成后,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将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此前滴滴出行和优步中国两者的市场份额相加已超90%,对于两者的合并,当时即有大量行业内部及法律界人士提出了涉嫌垄断的质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