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信息不对称都将随之减少,必将引发效率革命,释放出巨大红利,对的,方向没错,大家勇往直前,小编在队伍中。而驻足思考,北美成功案例,是否就是能在中国药到病除?好像当年共产国际希望将苏联成功的案例全盘复制到中国一样,DRP来到中国,同样会面临水土不服。也许,DRP只是一副药引,主药还要自己去寻。
DRP本质是保险公司与维修厂的一纸契约,契约之下,保险公司授予修理厂定损权限,修理厂不再非分之想。但履行契约的前提是保持利润,体现在维修量和合理利润率。 小编说DRP是“药引”,说明“药效”是有的,但在中国的本土环境下,需要搭配其他“配方”才会发挥更大作用。 (2)北美汽车机修店与事故车维修店界限分明,事故车维修店基本就只靠保险公司吃饭,听话是前提,当个小弟也认了;而中国的修理厂,机修、保养、二手车啥都干,加上保险公司选择修理厂合作伙伴往往有排他性,导致修理厂与单独一家保险公司的合作送修量只是锦上添花,达不到依赖的程度。 小编走访过几家与某老三家保险公司深度合作的维修厂,其保险引流数量占比据说不超过10%。而保险公司又要求颇多,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又造成保险公司对修理厂影响力削弱。 这里提到另一个名称,保险配件直供,就是直接由保险公司购买配件,修理厂负责安装维修并通过配件管理费弥补利益损失,小编斗胆起个英文名DPP(Direct Purchase Parts)。DPP挤压了配件利润,但因为不是合作关系,无法给予修理厂更多的送修,所以修理厂接受度相对较低。DRP正好解决这个问题,为DPP提供了基础。其实美国一些DRP模式的保险公司,也是限制合作维修厂的配件采购渠道。 车型数据库、配件数据库是零配件市场长期存在的壁垒,也是制约保险公司、修理厂和配件商各方互联互通的主要障碍,基础数据问题无法解决,其余问题就成了纸上谈兵。 前面集中多家保险公司流量,提高药效,虽然有难度,但方式没错;配件供应链可借助配件电商平台,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已经涌现出一大批有规模、有规范的配件电商平台;底层数据市场上已有多家较为成熟的供应方。 如此,通过一套系统,将保险公司理赔系统、修理厂ERP系统、配件电商链接起来,形成DRP+DPP组合用药,相信有足够的疗效。 如此看来,小编正在关注的行业多家保险公司联合推动的“透明修车”项目,应该是目前走得最快,也最符合中国特色的DRP+DPP模式。 “透明修车”平台使用精友数据库,一方面集中多家保险公司送修资源为合作修理厂引流,另一方面,与多家配件电商对接形成配件供应链条。参与这个项目的保险公司已达到八家,并由专业的第三方公司负责日常运营,经过一年的摸索,“透明修车”已形成2.0版本,并将于8月开始在部分省市试点推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