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好玩有趣

火车票的进化史~

收藏 阅读:
 
编辑:zhuqingfeng 来源:历史消息 时间:2017-10-06 07:10

50年代火车票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铁路的第一代火车票是硬板式火车票,为了节约用纸,它的尺寸为57×25毫米,票面印有盲文。这种火车票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使用,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末。纸板票不同的座位颜色不一样,火车有快车、慢车之分,快车的车票票面印有一条红线,特快车的车票票面印有两条红线。票面底纹的颜色分别规定为:软座车票为浅蓝色,硬座车票为浅红色,市郊车票为浅紫色,简易车票为浅绿色,棚车车票为橙黄色等等。车票区分慢车、快车;座位区分硬座、软座,颜色也是多种多样的。票上有火车车次、发车时间、发车地点和目的地。

60-70年代火车票

那个时候铁路系统还没有联网,火车站每名售票员桌子上有两个全是小格子的盒子,一个装的是车票,一个装的是车次印章。乘客到火车站买票时,说明自己的目的地,售票员就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那个格子里面拿出事先印好的到站、价格等信息的车票,盖上当天的日期和车次。

80年代火车票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纸板票”的形式没有变,但车站已实现电子售票,火车票改成了24小时售票,票面日期和编号均由电动砸票机完成。

90年代火车票

上个世纪90年代,条形码“软纸票”面世。1997年,铁道部确定了计算机车票的统一式样。这种电子车票不是事先印制好的,而是在售票时采用非击打式打印技术的热转出票机现场打印。使用这种车票后,售票时间也由过去的手工售票最快的每张96秒缩短至3~5秒。

2008年

磁卡火车票登上舞台

从2008年开始,国内部分大中型城市的火车站陆续开始发售磁卡式火车票。这种闪烁着银色金属光泽的磁卡式火车票为一次性车票,票面硬度比软纸式火车票更高,车票正面印有动车组图案,车票背面印有铁路旅客乘车须知。在售票时采用非击打式打印技术的热转出票机现场打印,并在车票背面植入磁性信息和热敏信息。

2010年

防伪条码更变为二维码

2010年,新版火车票将原本票面的条形码升级为二维码,二维码有更大的信息容量,还便于机读,也能较好防伪。全国统一对火车票个人信息部分进行了加密,从动车、高铁票开始,各种类型的车票都完成了加密。因此,现扫描车票,不会出现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加密扫码安全

2010年,全国统一对火车票个人信息部分进行了加密,从动车、高铁票开始,各种类型的车票都完成了加密。因此,现扫描车票,不会出现个人信息。

身份证四位星号替换防伪再提升

2011年,火车票实行实名制后,票面上加了二维码、购票人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其中身份证号码中有4位号码用星号替换,以保护个人信息。铁道部运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实行车票实名制初期,因新旧软件兼容的需要,存入二维码的旅客身份信息是按照业界标准技术进行存储,可通过通用的二维码识读软件读取。火车票二维码采用专门的强加密技术对存入其中的所有信息(包括旅客身份信息)进行统一加密处理,具备较强的保密性,只有通过铁路专用的识读软件才能读取,防伪能力得到提升。

互联网售票时代全面启动

2011年6月12日,京津城际率先试行网络售票,标志着中国大陆铁路售票首次进入互联网售票时代,为京沪高铁实行网络售票试水。

2015年8月1日全国发售新版火车票

12306客服人员表示从6月20日至7月31日止,全国火车票进入新旧车票更换期,两种车票并存,8月1日起全国都应发售新版火车票。

火车票的每一次改变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旅客的需求,更好地为旅客服务。火车票不仅是一种乘车凭证,它更是铁路与旅客沟通的纽带,是铁路的“服务名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

相关阅读
汽车质量投诉 购车在线咨询
自主原创
本周本月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