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胥铁路第一座铁路桥王家河铁桥。

这台两轴蒸汽机车是唐胥铁路修建期间,在英国工程师主持下,由开平矿务局胥各庄修车厂员工利用锅驼机等施工机具拼装而成的。

1881年,开平矿务局修建的中国第一条准轨铁路——唐胥铁路通车后,清直隶总督李鸿章率幕僚乘车视察。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中国铁路史》(曾鲲化著)中这样写道:“李鸿章乃奏请修筑铁路,以便运煤,经奉旨依议,并派矿务局工程师金达督修,正筹办间,忽奉旨收回成命,盖为守旧派所阻挠也。修路之议不成,矿务局乃谋开运河,东由胥各庄起,西至芦台。而自唐山煤井至胥各庄长约七英里,地势陡峻,不宜于河,遂复请修建轻便铁路,又因朝廷禁驶机车,乃声明以骡马拖载,始得邀准,盖实马车铁路也。”这就是唐胥铁路又被戏称“马车铁路”,“马拉火车”被视为中国铁路史上的一大奇观的普遍说法。《交通史路政编》完全引用了曾鲲化的这一说法,而宓汝成编的《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引用了《交通史路政编》的说法,从此成为后来史学界公认的说法。
《中国铁路史》又称:“原以骡马拖车……金达氏乃利用旧废锅炉改造一小机车……不意昧于世势之言官连奏弹劾,谓机车直驶,震动东陵,且喷出黑烟,有伤禾稼。以致行车未久,即奉严旨查办,旋被勒禁。后经几许波折,始克取消前命,照常开驶。”这成为后人嘲笑清政府愚昧的主要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一错误,这就要从最初国内外一些文章资料记载来分析。
对于唐胥铁路的记述,很多文章资料多数来自于英领事商务报告和当时的一些报道。开平矿务局当时雇佣外国工程技术人员近10人,是这些机构和媒体的主要消息来源。1876年《英领事商务报告》记述“运煤需要修建一条铁路,从矿区修至北塘河上的芦台,长约四十五英里”。修筑开平至涧河口铁路,还只是唐廷枢的设想,但在英领事报告中已经认为是既定事实。1879年2月7日《捷报》报道:“星期三新报载:自开平煤矿至海岸修筑铁路之议业已打消。”当唐廷枢对自己计划做出修改后,西方人归结为这是清政府反对的原因。
1882年《英领事商务报告》这样记述了金达提供的消息:“因煤质松软,运河运输显然不宜。用铁路直达装船码头会便宜些,原本计划修筑铁路,但因北京方面反对,只好作为罢论了。”金达这句话被认为是清政府反对修铁路的重要依据。“第一座火车头是在本地造的,行驶了几个星期,没有引起烦言。但不久便命令停驶,停了几个星期。过些日子,又可以开行了,以后便一直在使用,直到从英国运来两个车头。”这里金达并没有介绍清楚火车被停驶的原因,但却被人们认为是禁止机车行驶、用骡马拉车的根据。
金达虽然是开平矿务局总工程师,但开平矿务局规定洋人不得参与煤矿的决策和经营管理,而且金达不会讲中国话,开平矿务局设有翻译处,“与洋人有交涉公事……均由翻译传语”,所以金达所讲的情况有时不一定很准确。很多国外资料内容大多来自于金达提供的情况,所以被人们认为是非常可靠的,这就造成西方一些机构、学者掌握开平煤矿情况与实际不相符。
上面提到的美国杂志文章:“直到1881年4月,清政府才勉强同意修建一条从胥各庄到矿地的铁路。但有一个条件就是不允许火车行驶,必须由骡马牵引在铁路上进行运输,所以该铁路也被称为马车铁路。”肯德《中国铁路发展史》记述:“在(铁路)开工之前,必须奉旨允准,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终于及时地奉旨允准……不幸的很,金达一到工地,刚刚接受训令准备开工时,上谕忽又撤销……清政府最后在极度不愿意的情况下允许自煤矿至胥各庄之间建筑矿山铁路。这条铁路上的车辆拟用骡子拉曳。”这些说法都很类似,但都与事实不相符,既有引用资料不准确问题,也有西方对清政府的偏见问题。
在1882年初,唐胥铁路即将正式投入使用时,曾发生一场由一份奏折引起的风波,而这场风波并不是针对唐胥铁路而来的。1882年1月24日(光绪七年十二月初三日)礼部右侍郎祁世长上奏《煤铁矿厂开采恐滋流弊,请饬停止以养地利折》,认为“今若于该处(指滦州、迁安)设局开采,泄坤舆磅礴之气,必非所宜。”在这些地方开矿,对于陵寝是否有影响,皇帝下谕旨让李鸿章“详查具奏,慎重办理”。事情起因是1881年12月17日(光绪七年十月二十六日)李鸿章上奏朝廷调广西候补知府吴炽昌任开平矿务局会办。祁世长根据李鸿章的奏折中“煤矿既办有成效,附近铁矿拟请设法一并开采,以资利用”提出反对意见。李鸿章让唐廷枢按照皇帝旨意调查,在调查期间,开平矿务局煤矿、铁矿部分停止了工作。而后李鸿章又让道台杨嘉善进一步核查,杨嘉善亲赴唐山进行勘察,4月23日(三月初六日)把勘察情况禀报李鸿章,明确指出“唐山等处矿厂山川脉络与陵寝并无关碍情形”,在这里没有提到与铁路和机车有关的任何内容。开平矿务局唐山煤矿继续生产,但铁矿被皇帝下旨停了。
对于祁世长奏折引起的风波,1882年春,天津一位英领事这样写道:“很可惜,在这些矿地进行的许多工作都暂时停顿下来了……李鸿章已奉命查报,同时当地工作已经部分停止了。”4月下旬《北华捷报》也登载了祁世长奏折攻击开平和它所造成混乱的新闻,“据金达说,那个风潮闹得很大,几乎把那个煤矿都搞垮了”。实际上被叫停的是铁矿开采,并不是指煤矿生产停止了,更不是叫停火车行驶改为马拉火车。1882年6月,在醇亲王鼓动下,一批清政府官员来到了唐山矿,并在唐胥铁路乘坐了火车。金达说:“人们不再谈论骡马的事,建好的马厩也拆除了。”这里金达所说的马厩,应该是在胥各庄那边建的马厩,因为唐山矿井下运输要使用骡马拉矿车,所以不会把建好的马厩拆除。6月,开平矿务局从英国订购了两台机车,10月机车到货并开始投入运行。
对于曾鲲化关于唐胥铁路的说法,现在有些专家学者开始持怀疑态度。李国祁先生著《中国早期的铁路经营》中说:“一般中国记载皆作开平煤矿兴办铁路,曾经李鸿章奏准,后清廷惑于旧派阻挠,再令停办。此说亦有启人疑窦之处。”潘向明先生写的《唐胥铁路史实考辩》一文认为“清廷自始至终不曾干涉过这条小铁路的任何事情,甚至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至于铁路建成初期之所以用骡马拉车并在行驶机车后又一度停驶,则另有其原因,亦非清廷禁驶机车之故,且马车铁路也是世界铁路史上的一种正常现象。”
通过以上史料推断,唐胥铁路是经过清政府批准修建的,并没有遭到反对而停止,龙号机车开始运行后始终没有被禁止,马拉火车并没有在唐胥铁路上发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