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 思维转换不易
“注册会员手续复杂吗?”“租车、还车方不方便?我家附近有网点吗?”“电动车辆的续航能力是否足够使用?”“万一发生交通事故怎么赔偿?”记者随机询问了几位从未使用过EVCARD租车功能的路人,大多数持疑虑和观望态度。
分时租赁借助“互联网 ”思维,租车者不用到网点办理租赁手续,只需通过官网或手机APP提供有效驾龄驾照和手机号码,便可完成注册成为会员。通过手机查看附近网点车辆的使用情况,凭会员卡刷卡取车,使用完后停放到共享服务网点充电,并通过APP确认付款,整个租车流程就完成了。目前的服务车型以荣威E50为主,续航里程120公里,最高时速可达130公里/小时。
如果使用者到目的地后发现停车位已满,只要将车辆停在网点附近10米处,再拨打服务热线电话,便会有专人负责将车辆停好。一旦遇到罚单或交通事故,相关团队还将协助违章查询处理、事故处理,并提供保险理赔。
“要让更多人敢吃螃蟹,一方面需要企业进一步加强推广和宣传,另一方面大众思维上的转变也要有一个过程”,曹光宇希望“口碑效应”不断提高消费者的认知、意识和使用积极性,从而培育更多的消费者。
未来 实现共享共赢汽车共享起源于欧洲,近年来在北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发展迅猛。近5年来,以德国Car2GO、法国Autolib’为代表的电动汽车共享成功运营,为中国城市发展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提供参考。Car2GO以车企为主导,已在全球30个城市开展业务,会员有近百万人;Autolib’ 则是以巴黎政府与交通运输协会以及运营企业合作协同,把电动汽车共享纳入城市公共服务管理、运营的范例。吴小员认为,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想要走得更快更远,就要实现资源互联互通、共享共赢。“首先要解决好技术层面的问题,比如互联互通意味着将来‘一张卡打天下’或者“一个手机号通天下”,怎样实现一卡通(一号通)需要技术上的支持;其次,要盘活并合理运用现有的各家资源,就要打通各运营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壁垒,探索让大家都满意的商业合作模式。这些都离不开政府政策支持及行业协同:尽早为这一新型用车服务,在牌照管理政策上予以明确,在行业发展中提供规范、标准等引导。”
此外,各地的运营企业、各个城市,要加强交流、合作,包括与国际先进城市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分时租赁行业合力。
目前,上海展开的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的企业主要有上海国际汽车城牵头的EVCADR项目、上汽集团的“e享天开”,以及上海交大与通用公司在校园开展的分时租赁实验项目。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