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认为,在财政补贴存在一定漏洞的情况下,无论是否与油耗积分交易挂钩,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积分交易制度势在必行。目前,国家已经明确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将逐步退坡,2020年后将不再给予财政补贴,在此情况下,为继续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采取更加市场化的管理机制迫在眉睫。新能源汽车积分交易制度可以说是不二选择,主要考虑有四点:一是有利于建立取之于车(传统汽车)、用之于车(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反哺机制;二是有利于在减轻财政压力的同时提升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积极性和紧迫性;三是有利于构建“胡萝卜 大棒”的管理模式,实现激励与倒逼双向作用,构建良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生态圈;四是有利于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实际自行设定纯电或插电的技术路线。
同时,建议主管部门加强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事中和事后管理。长期以来,汽车行业“重事前,轻事中事后”管理,行业进入门槛过高将诸多具有技术创新实力的行业外优质资本挡在门外,壳企业动辄数亿元的报价更是让人望而却步;同时,对现有汽车企业缺乏有效监管,直接导致商用车“假国IV”产品横行,大企业带头造假的现象。在国家将对汽车产业支持重点向新能源汽车行业倾斜时,建议在总结传统汽车行业管理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创新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监管机制。
目前新能源汽车准入门槛已经相应放低,剔除了产业政策中对于投资规模和产能的相关要求,但急需尽快建立完善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事中和事后监管机制,对现有企业(尤其是一些组装客车厂)加强生产一致性、营销和售后等方面的监管,调整公告申报要求,对电池组和车架进行配套编码,同时,在申请补贴时要系统核对车辆实际销售及使用情况,从根本上杜绝骗补事件的再次发生。
新能源汽车是《中国制造2025》重点支持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切不可急功近利,要尊重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市场导入期,政府应更多加强宏观方面的调控和引导,借鉴国际经验,加快建立“胡萝卜 大棒”的行业监管机制,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而直接财政补贴应更多向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倾斜。相信在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新能源汽车终将成为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到强的突破口。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