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坚持示范应用、扩大内需。着力推进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的示范应用,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海尔、迈赫、澳柯玛等龙头企业大量采购应用了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帮助整机企业加快技术积累,有力地促进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
四、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逐步提升
一是精准化聚焦,突破医疗器械技术瓶颈。重点开发了数字化探测器等关键部件,手术精准定位与导航等关键技术。支持了核医学影像设备PET-C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等设备,推动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高通量基因测序仪等体外诊断产品产业化,重点发展了心脏起搏器等植介入产品。沈阳东软PET-CT、山东朗润磁共振成像系统、兰州重离子医用加速器取得重大突破。
二是专业化引导,提高创新药物研制水平。推动了肿瘤、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治疗药物创新和产业化,加快了市场潜力大、临床价值高的国外专利到期药品仿制,在政策支持和引导下,江苏恒瑞、同联集团等多个1.1类新药及其原料药产业化项目得以加快建设实施。
三是现代化引领,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支持微波提取、大孔树脂吸附、超临界流体萃取、膜分离、微波干燥等新技术和专用设备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加快中药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在线监测等技术推广,推动了一批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有效成分明确、作用机理清晰的中药产品开发及产业化。
五、现代农业机械高端产品取得突破,骨干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
一是高端农机产品取得突破。重点支持了一批技术集成度高、带动性强的高端农机产品创新成果产业化,中国一拖、福田雷沃、常州东风等自主研制的大马力动力换挡拖拉机、CVT无级变速拖拉机、大型谷物联合收割机等高端产品实现了产业化,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在黑龙江农垦等连片种植地区开始与国外品牌同台竞争,市场份额明显提高。
二是薄弱农机产品实现产业化。围绕解决新疆棉花、广西等省区甘蔗机收能力严重不足的瓶颈,组织农机用户与农机制造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和产业化。国产采棉机、甘蔗收获机实现批量化生产和规模化应用,解决当前我国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收获的燃眉之急。同时,通过“用户+制造”的创新模式,产品可靠性、适用性显著提升,用户对国产农机的认可度不断提高。
三是农机公共技术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支持中国农机院、中国一拖等国家级检测中心和国家级标委会依托单位,建设提升了谷物联合收割机研发与检测平台、拖拉机试验检测平台,我国联合收割机、拖拉机检测能力体系得以健全,标准制定验证能力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平台支撑技术升级的作用愈发显现。
四是行业龙头企业综合实力快速提升。重点支持农机行业龙头企业开展重大产品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在政策支持和引导下,中国一拖、福田雷沃收购国际高端农机企业麦考密克(McCormic)、阿波斯(Arbos)、马特马克(MaterMacc)、高登尼(GOLDINI),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六、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一是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高端产品实现自主设计建造。启动了天然气浮式存储再气化装置、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等一批重大产品的国内自主设计建造,推动自主品牌设备和系统装船,总体进展顺利,我国船舶工业高端产品自主设计、系统集成和总承包能力得到提升。
二是关键设备和系统产业化能力明显增强。支持了海洋钻采系统、油气处理系统、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等一批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形成了自主品牌,船用配套产业自主化保障能力大幅提高。2015年,中央航运企业开工建造的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三大主流船型船用设备本土化装船率达到80%以上。
三是骨干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快速提升。支持了一批骨干船厂建设数字化示范工厂,船舶研发设计、集成制造、全寿命周期服务加快融合,生产组织、现场管理、智能制造水平显著提升。国内骨干船厂钢材一次利用率、分段预舾装率、每万元销售能耗、每修正总吨工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是重大产品研发和试验检测平台更加完善。支持自主品牌中速柴油机研发试验平台建设,形成了性能特性、可靠性、油耗率、排放、爆压、振动、噪声等核心指标的测试能力,填补了国内空白。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密切跟踪全球产业变革的新动向,着眼于破除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一是突破智能化关键技术。适应智能控制、感知测控、人机交互的发展需要,大力支持核心智能部件研制。二是扩大国内市场应用。继续强化政策引导,支持自主品牌高端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的示范应用。三是进一步完善认证制度。以国家级检验与认证机构为依托,完善第三方评价和认证体系,开展有关高端装备及关键功能部件的检测与认证工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