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汽车圈被近来接连上市的新车疯狂刷屏时,一纸悄然出现在国家发改委网站的批文,宣告了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首张生产资质牌照花落北汽。
“北汽新能源这次获得资质之后就可以建立自己的生产线,报公告、报目录了,以前都是通过北汽股份报的。”兴业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王冠桥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这对北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意义重大。
自从去年7月《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下文简称《规定》)开始实施后,如长城华冠、和谐汽车、亿纬锂能等企业热情高涨,多家互联网企业包括零部件企业也对造车跃跃欲试,不过首张牌照还是给了在这一领域具有天然优势的传统汽车生产企业的子公司。
这似乎预示着,在新能源汽车热潮涌动之下,一场车企间的新一轮跑马圈地运动正在展开。
拔得头筹
首张牌照并未给非汽车生产企业,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根 据发改委网站信息,发改委同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14950万元,其中利用原有资产16672万元,新增 投资98278万元,建设规模为达产后形成7万辆纯电动乘用车产能,其中新增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产能。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 业,不能生产任何以内燃机为驱动力的汽车产品。
“两 年前,北汽新能源从北京汽车剥离出来,目前是由北汽集团控股,另外三家股东参股的股份制公司。”北汽新能源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这次新能源资质直接 归到北汽新能源,意味着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生产资质。”王冠桥进一步解释,“北汽新能源之前没有汽车生产资质,此前出售的EV150和EV200等车型都 由北汽股份生产,北汽新能源负责销售。”
自 2014年3月起,北汽集团就已经将新能源业务板块升级为集团子公司,同时,北京新能源汽车也是国内首家股份制新能源公司。按照此前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郑刚 的说法,北汽新能源要在“十三五”期间实现企业上市,市值目标达到千亿元人民币。此次北汽新能源争取独立的电动乘用车资质,也符合其独立运营发展的需要。
而 北汽新能源在研发生产方面累积的经验,也为其率先获得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创造了条件。截至目前,北汽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已突破3万辆,产品覆盖A0 级、A级、B级、SUV等车型。在即将到来的北京车展上,其旗下全新C级纯电动车将正式发布,续航里程可达到400公里,相比在售车型,其续航能力实现翻倍。
(作者:刘珊珊)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