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额补贴或引发产能过剩
财政补贴给新能源汽车企业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依据年报披露来看,不少上市车企业绩利润都来源于政府补贴。
宇通客车年报显示,2015年公司净利润为35.35亿元,同比增长23.31%,而当年宇通客车获得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高达68.57 亿元,接近净利润的两倍。安凯客车2015年共取得政府补助13.29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补贴资金12.84亿元,另外还有应收新能源补贴资金8.68 亿元。中通客车2015年年报显示,去年公司净利润达3.99亿元,同比增长42.8%。而依据中通客车去年9月份发布的《关于收到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补 贴的公告》显示,1至7月中通客车获得新能源补贴金额7.76亿元,已远超其全年净利润。
不仅如此,依靠新能源汽车政策利好,部分地方还试图盘活一些“僵尸”产能。据了解,我国车企中有一批企业多年来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产量极少 甚至没有产量。为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行业的兼并重组,2013年8月工信部下发《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表示,将对上述企业进行整顿,如果整顿 后依然无法达到考核标准,将暂停其《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将其劝退。此后不久,工信部下发了《特别公示车辆生产企业(第1批)》的公告,有48家企 业被“黄牌”警告,其中包括杭州长江客车厂、云南美的客车制造有限公司以及贵州客车制造厂。
但是如今,这些濒于被劝退的企业却似乎又将焕发新生。近日,上市新能源车企五龙集团宣布在贵州贵安新区打造电动汽车产业园,并与贵安新区签署了 《贵州客车制造厂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协议》。在此之前,五龙集团还曾与云南美的客车制造厂打造了五龙在云南的新能源生产基地,随后又兼并重组了杭州长江客车 厂,成立了长江汽车,主要生产新能源商用、乘用车型。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些原本已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的“僵尸”企业,在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密切挂钩后,想必也会获得补贴支持,再次“续血存 活”,这不符合市场优胜劣汰规律。同时,各大企业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投资,或将引发产能过剩。去年1-10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17.4万辆,而 对应的上牌量累计仅10.8万辆,相差近7万辆。对此,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表示,这非常有可能是新能源车企为了骗补而生产,新能源汽车 可能压根就没交到消费者手中。
(作者:张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