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以下简称“市发改局”)在其网站上公布了《中山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意见稿》提出,5年内投资11亿元建设充电桩网络,预计至2020年全市范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9500台,充电桩数量超10000个,充电桩与新能源车配比超过1∶1。
近两年来,中山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扶持措施,鼓励社会机构、单位和市民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等。市发改局公布的数字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2273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1053个。
现状
新能源运营车辆经济效益一般
投入产出比普遍高于1:0.7
新能源汽车在中山的推广一直以大型运营车辆即公交车为主。中山通过新能源汽车项目获得的省级补贴不少,2015年7—9月期间全市就新增各类新能源汽车244辆,共获得省级财政补贴2176.92万元。截至2015年年底,市内共有新能源公交车1133辆,占全市新能源汽车总量近半。
根据发改局统计,全市2273辆新能源汽车当中,公交车有1133辆、出租车200辆,环卫物流专用车有374辆。在实际运营当中,意见认为运营经济效益一般是新能源汽车推广首要面对的难题。
以中山市内的新能源出租车运营为例,计费价格低、车辆少,经济效益并不好是行业发展的难题。目前市内的新能源出租车采用换电池和充电两种运行模式。采用换电网络的出租车,行驶里程长,但电池耗费快且购置费用高,造成投入产出比为1∶0.64,上述数据表明,换电网络投入产出比高于1∶1,未能回收成本。对电池进行补贴或电池技术创新是企业成本回收的关键。
而使用充电网络的出租车,3年达到服务能力和5年达到服务能力均显示投入产出比都高于1∶1,分别为1∶0.68和1∶0.65。数据表明,服务年限增加不能提高经济效益,而目前市内的交流充电桩基本未提供服务。要增加经济效益只能提高充电网络的服务能力,增加充电桩的使用率。
新能源公共运营车辆的经济效益一般,而在私人乘用车市场,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一直比较冷淡。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市只有139辆新能源私人乘用车,占全市新能源汽车总量仅6.1%。对比周边城市,中山的新能源汽车在私人乘用车市场上销量有所不及。
(作者:伍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