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行业企业

本土电池现状调查: 排斥LG能否成就 更多的宁德时代?

收藏 阅读:
 
编辑:包英男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16-05-31 00:05

因为在传统汽车上不可能赶超,新能源汽车一直以来都被寄予弯道超车的希望,当然,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也被视为该重点支持的产业。

不过,电池、电机、电控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中,电池对汽车企业而言,确实属于“隔行”的产业,特别是电池的组成部分“电芯”。

电芯属于“化学”工业,国际上电芯做得好的,主要是日本韩国,松下、LG、三星等,均是以化工见长的企业,而比亚迪也是因为一开始做电池才得以自己生产电池。

“电芯不仅投资规模大,时间长,而且技术变化非常快,没有四五百个电化工程师,不可能做好。”某整车企业新能源负责人告诉记者,而CATL之所以能在国内迅速成长,也得益于其技术研发实力。反观国内其他电池企业?大部分都是搞一条生产线就上项目、开始生产。

本土电池企业是不是靠政策保护,排斥外来者就能改变现状?显然,政策保护只能使其短期内销量增加,但无法使其变强。

“越保护越落后,市场是竞争出来的。”某自主品牌新能源负责人表示,“项目找上门,开发要收费,销量不用愁。保护只会让中国电池企业生活在温室中。”

政府需要鼓励本土电池企业,但以什么方式鼓励,值得深究。“如果是鼓励优秀,就应该给技术先进、性能优越的电池厂补贴,提升其竞争力,而不仅仅是将外来者 排斥门外。”上述人士最后表示,“在给本土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同样能使本土电池企业强者更强,涌现出更多像宁德时代这样的本土电池企业。”


(作者:俞凌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提示:支持键盘"← →"翻页

【手机版二维码】

相关阅读
汽车质量投诉 购车在线咨询
自主原创
本周本月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