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行业企业

国内动力电池格局或巨变

收藏 阅读:
 
编辑:包英男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时间:2016-07-14 00:07

对 此,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总监吴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三星和LG未进入目录,主要是未通过“TS16949认证”,TS16949中有 个条件是“必须具备有至少连续12个月的生产和质量管理记录”,而三星SDI和LG去年10月才相继在中国建厂投产电池,因此无法通过第四批目录的认证条 件。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三星和LG未通过认证的深层次原因是相关政策要扶持发展本土电池企业,因此政策必定会向本土企业倾斜。

“不管从政策还是盈利角度来看,LG和三星等外资电池巨头当下都面临着不小挑战。如果依旧不能进入第五批目录,那么接下来很多车企,至少自主品牌企业会更青睐选择本土电池产品。”上述业内人士指出。

行业将迎加速“洗牌期”

在外资电池巨头受到掣肘的同时,国内电池巨头却在加快扩张步伐。

近日,宁德时代新能源总裁黄世霖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宁德时代正在酝酿上市。

“2016 年,我们的销售量在全球排名会更进一步,所以需要继续加大投入,我们希望尽快进入资本市场。”据黄世霖介绍,去年,宁德时代的车用锂电池产量已达 2.43GWh,仅次于松下和比亚迪,位列全球电池厂商第三座席。宁德时代今年已达成7.5GWh产能。随着厂区的扩建,接下来产能每年可翻番,到 2020年底,总产能预计达到50GWh,累计总投资将超过300亿元。

此外,7月8日,唐山市与合肥国轩及航天万源就航天国轩唐山动力电 池基地项目建设事宜签订了《项目投资协议书》。据悉,航天国轩将建设年产10亿A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而随着合肥基地一、二期、昆 山、南京基地顺利达产以及合肥三期与青岛莱西工厂投产在即,国轩高科的动力电池版图将进一步扩大。

“如果不能有后续更多包括研发和产能上的 投入,未来在竞争中就有可能处于下风。”黄世霖直言,从目前电池生产总数上来看,未来必定会出现产能过剩,“由于动力电池产品技术要求非常高且产品责任非 常重,因此随着产能逐步扩充,将来肯定会形成技术能力不够的产能过剩,而技术能够达标的产品则会供不应求,预计很快会出现强者恒强的状态,淘汰赛即将开 始。”

吴辉也表示,当前动力电池总体产能存在结构性过剩问题,“目前的产能约为50GWh,而今年的需求量约为30GWh。但高端动力电池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已达130家,预计高峰期将达到150家。吴辉认为,在动力电池行业大规模扩张的背景下,行业洗牌也即将开始,“最后可能只会剩下十几、二十几家实力强的企业,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力神等企业将有实力与外资巨头进行抗衡。”

对此,中汽协副秘书长叶盛基表示,当前动力电池的产业化程度、规模化生产企业确实都还不够,“现在是多而不强且散乱的格局,但《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以及‘十三五’对于电池的各项规划都将更好地推进产业化发展,未来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可靠性等都将有进一步提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提示:支持键盘"← →"翻页

【手机版二维码】

相关阅读
汽车质量投诉 购车在线咨询
自主原创
本周本月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