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编的一个朋友因老旧车被限行的问题考虑换车啦。要说这大哥(外号法科)也很执着,一辆2003年的雅阁开到现在,要不是因为政策限制,估计他能把这车传给他孩子(事实上这车是他爸传给他的)。

言归正传~选车是个让人十分“蛋疼”的问题,因为你永远物色不到一个十全十美的家伙,奈何法科还是天枰座(天枰座的主要特点是:有病,一种无法对事物进行选择的顽疾)。于是,在思考人生的过程中,他想到了从事与汽车相关工作的小编。
当然,找小编咨询车的朋友天天有,而对一上来便听到“我想买辆车”的小编来说,我是拒绝的。

事实上还好,法科并不是让小编去找经销商挥刀砍价……不过,他找小编问的问题,可能很多人也 “云里雾里”。
法科看上的两款车,其实有些“冤家路窄”的意思,一个是换代后的奔驰E级,另一个则是实现国产的捷豹XFL。


两款车级别类似,售价相近,成为竞争对手也合情合理。事实上,两款车充其量被称为对手,却为啥说“冤家路窄”呢?
因为他本来是想选择奔驰E级的,但新E级上市时经历了一场铝车身“偷工减料”的风波,恰巧捷豹XFL的宣传点是“全铝车身”。
这下明白了吧,法科觉得“全铝车身”说出来倍儿有面子。
但当时小编的表情差不多是这样。

要问小编为啥摆出一副嫌弃中夹杂着疑惑的表情,咱还真得聊聊铝车身。(哎,前面不是说“全铝车身”嘛?)
“什么东西值钱”,小编猜很多人会想到钻石。确实,色泽、净度、切工都很好的钻石价值不菲,但在方程式赛车中,降低1克所需付出的金钱,是5克拉(等同1克)顶级钻石也无法相提并论的。

事实上,赛车为追求极致表现而改进的过程,就是在为民用汽车产品的发展铺路。如今,更先进的轻量化技术也在从赛场向民用市场下放。
从发展的角度看,轻量化确实是汽车产业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它不仅能降低车体重量,让操控更轻盈,也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目前,除了宝马的“黑科技”碳纤维结构外,人们听到最多的恐怕就是铝车身了。

对于厂家来说,更愿意给铝车身加个“全”字。其实“全铝车身”这个词,从1995年奥迪投入量产算起都有二十多年了,但你所理解的“全铝车身”和它真正的含义一致吗?
首先,小编认为“全铝车身”这种说法本身就有歧义。事实上,这里所说的“全铝”:
既不是100%的纯铝
也不是车身结构全部都用铝
首先,学过化学的童鞋们可以回忆一下初中化学老师讲到的元素特征:
事实上纯铝非常软,完全无法达到车身的刚性要求。
但合金往往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和耐腐蚀能力,所以,铝车身的“铝”其实指代的是以铝为主要构成元素的铝合金。
铝合金的种类也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铜铝合金、铝锰合金、铝硅合金、铝镁合金、铝镁硅合金、铝锌镁合金等。
目前用于汽车车身板材的铝合金主要有铜铝合金(2000系列),铝镁合金(5000 系列)和铝镁硅合金(6000系列)3种。
这其中只有一部分材料可以被用来进行热处理,最常见的便是6000系列。而一经热处理,铝合金局部延展性不好的特性便显露无疑,所以铝合金加工成比较复杂的形状非常困难,直接导致造车成本增加。
此外,在生产铝制车身时,焊接铝制车身比焊接传统钢制车身能耗增加60%。这些费用,你买车的时候都要承担哦!

其次,被称之为“全铝车身”的车辆,是否所有车身结构中都含有铝合金?也并非如此。事实上,使用铝合金作为白车身结构的车辆不在少数,比如路虎揽胜、奥迪A8、捷豹XFL等,但翼子板、四门两盖等容易发生刮擦、碰撞的部分也有使用高强度热成型刚的情况。
事实上,这样做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铝合金的另一大缺点:
难以修复
相比通过敲敲打打便让轻微凹陷变得完好如初的钢制翼子板,在发生碰撞后,想要修复铝制翼子板可是个技术活。
与传统事故车维修不同的是,修复铝车身大部分采用铆接的维修方法,这就必须要有强力铆钉枪。而且修复铝车身的工具要专用,若与维修钢制车身的工具混用,铁屑就会嵌入铝表面,对铝造成腐蚀。
此外,由于铝的熔点低、易变形,焊接要求电流低,所以必须采用专用的铝车身气体保护焊机。外形修复机也不能像普通的外形修复机一样进行点击拉伸,只能采用专用的铝车身外形修复机焊接介子钉,使用介子钉拉伸器进行拉伸。而对于碰撞较为严重的事故,就只能整体更换损坏部件了。
这样一来,其维修成本还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怎么说也得花个三、五万元吧。

仔细想想,假若两种材质的车百公里油耗相差2升,每升汽油价格为7元,一辆车的全生命周期里程为20万公里,那么相差的燃油费约为2.8万元,也比修几次车要划算一些吧。
这样一来,你还那么盲目地崇拜厂家所吹嘘的“全铝车身”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