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卡车司机的一员,想必这几天我们的手机都被潍柴董事长出任中国重汽董事长的消息刷了屏,12年前的分家未想有一天竟然还有重合的一天,部分卡车司机的心中应该是感到惊奇的。这几年来,潍柴和重汽分别在不同的领域纵横捭阖,分别位于各自领域的第一梯队,它们的重新结合无疑给商用车市场投入了一颗重磅炸弹。

对于此,卡车司机不免产生以下一些猜想,我们一起来看下。
对于重汽和潍柴的重新结合,不论是业内人士还是局外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重汽是否会重新装上潍柴发动机。按照网友的说法在短期内是没有可能的,长期就说不定了。即使是本人给出的猜测也和网友的看法差不多,要知道重汽产的商用车目前有了很成熟的三大件。在卡车行业的都知道,这些年来,重汽借助德国曼的技术,已经有了自研的曼技术发动机,说到自研也许有重汽给自己脸上贴金的味道,但事实亦不远矣。而变速箱这块,重汽也有自己非常成熟的变速箱了,并且在自动挡方面秒杀国内其他的变速箱厂商。对于车桥的话,不论是质量还是产能都能够自给自足,也不可能换上汉德车桥。


综合以上的观点,如果贸贸然用上潍柴发动机,前期肯定会有一个磨合的过程,如果磨合的不好,必定会丢失一部分用户,又有时间成本在内,这种损失并不是在重汽担职的任何人都有资格承受的。
开大车有十多年的卡车司机应该了解,当年潍柴和重汽闹矛盾,起因就是当年引进斯太尔发动机项目,潍柴想参与进去分一波技术红利,而后熟悉卡车大事的业内人士都知道,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后期潍柴的盈利却比重汽还要多,子公司爬到母公司的头上,分家的转折点至此而始。再后来潍柴想自己造车,但是重汽不同意。后来潍柴经过迂回的历程,通过收购湘火炬直接控股了陕汽,相当于潍柴可以自己造车了,有了和重汽抗衡的资本。“谭大胆”在商用车这块终于有了一飞冲天的机会。十二年前,潍柴是重汽的下属子公司,作为中国产发动机厂商的领头羊的掌门人,最终却杀回重汽,业界人士不免想到一个问题,重汽是后劲不足了吗?为什么以前子公司的老大成为了新的掌门人。

在谭旭光成为重汽新的老大之后的几个小时,中国重汽就召开了一次全体领导会议,会议上说了“六个必须实现”,具体是哪六点,这边就不说了,请自行在网上寻找。
也就是这“六个必须”出现在各大媒体平台之后,业内人士猜测谭旭光对中国重汽的期待颇深,希望重汽、潍柴结合之后能够成为中国商用车集团的NO.1。这次的组合近期也许看不出什么好处,但从长远来看,好处多多,必定会推动我国的汽车产业再上一层楼,同时减少与进口车之间的差距。
未来中国的汽车工业必定需要一批有着坚实的技术底子支撑的厂商才能谈阻击欧美的进口卡车,而中国重汽毫无疑问技术积累的雄厚度颇有舍我其谁的气势,大梁终归需要他们挑起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