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新能源车

电动汽车又火了,新能源车的电池到底安全吗?

收藏 点击:
 
编辑:竹清风 来源:电动知士 时间:2020-05-14 21:05

夏天到了,用户更担心电动车的使用安全问题,近期又有车自燃的新闻,猜都能猜到很多人又会说“新能源汽车不靠谱”、“国产造车新势力燃烧发电”。

我们先来看看纯电动汽车为什么会发生自燃。汽车自燃绝大多数都是电路系统引起的,而整车起火事故根本原因是锂电池热失控蔓延。热失控是指电池因“意外”导致温度上升,超过临界值后,会出现不可控的状态,最终引发燃烧甚至爆炸。电池模块一般是由若干个单体电芯串联或者并联组成,任何一个单体电芯的热失控都可能引起连锁反应。

为提升续航里程,各车企会通常会采用提升单体电芯的能量密度,而不是靠增加电芯数量,后者的弊端一是重量,二是出于安全考虑。也有像特斯拉Model S那种集成了七千多颗电池的车型,这种车型一般采用的是电池并联的方式,每个电芯都安装了保险丝,即使一块电芯出现问题,也只是缩短一块电芯所能支持的续航里程。几乎所有车型都不会在电池结构设计上存在致命缺陷,多数情况下,车辆自燃都是由于外因或环境因素造成的,那么在平时使用新能源车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风险一:充电时的隐患

一直关注新能源汽车自燃或爆炸事件的朋友们应该清楚,很多自燃现象都发生在充电时。前几天,郑州日产帅客纯电动车在充电时发生自燃,所幸没有人员伤亡。那么,为什么充电时车辆更容易发生自燃呢?

QQ截图20200514210754.jpg

电池充电时,内部发生的化学反应是锂离子还原成锂金属,在这个过程中,锂有一定几率形成枝杈状锂枝晶,刺破分隔正负极的隔膜,造成短路。同时,锂金属本身也是一个非常活泼的金属,会和空气、电解质等发生反应。而电池过充则增加了锂枝晶形成的可能性。

为了避免过充,很多车辆设计了电池管理系统。这个系统主要用于实时监测电池包中每块电池的电压、温度以及电流等状况。会配备相应的保护IC来避免锂电池的过充现象,检测到锂电池充满后,会自动切断充电电路。因此电池管理系统能否正常运作,非常重要。如果管理系统失效,则可能会引发过充,增加自燃的风险。因此我们建议大家,不要完全依赖芯片确保安全,在纯电车电量充满时及时断电,或者在非长途自驾时设置充电比例,不要完全充满。

风险二:外力碰撞或挤压

两天前,杭州一辆新能源汽车与隔离护栏发生碰撞后起火。虽说燃油车在受到碰撞时也可能导致起火,但电动车的电池在遇到外力破坏时,更容易发生危险。新能源车的电池包都会有特别的保护结构,但某种程度上无异于潘多拉魔盒,只要单体发生破裂或者结构变化,例如:电芯内部暴露在空气中,或者电池的正负极接触,都会导致电芯材料迅速发生化学反应,出现热失控。

对应实际生活中,车辆碰撞和挤压等都可能让电池损坏。如果底盘磕碰,应该及时去4S店检查。

风险三:长期处于潮湿、高温环境

去年,奥迪在美国召回1644辆e-tron,召回原因是充电口密封圈存在泄漏风险,导致线束积水,进而引发电池短路,在极端情况还会引发火灾。

QQ截图20200514210807.jpg

其实,潮湿环境并不是致命威胁。国标要求,电动车高压系统零部件、高压线束、高压接插件等都要求必须满足IP67防水防尘等级,但如果某个密封件出现老化,也会导致进水的风险,所以请尽量保持充电口干燥,防止出现凝露和充电安全问题。

另外,在高温环境下锂电池也会出现内部压力骤增的问题,当热量在电池局部聚集时,内部化学物质会发生分解反应,可能会引发隔膜融化,导致内部短路,其后果是导致电芯防爆膜破裂,发生燃烧起火。

因此电池的热管理极为重要,一些车型为节省成本使用风冷散热,在高温地区会造成充电保护,无法高压充电等问题,例如荣威ERX5和Marvel X等。而近几年,各厂商的车型都逐渐改为液冷为主。液冷技术的优势很明显,能提高电池循环寿命、保证车辆续航里程、增强电池安全性能等。

看完上面的描述,你是不是对新能源车丧失了信心?

其实以上描述的都是极端情况,对于电池安全各家的保护措施还是相当全面的,在安全性上不比普通燃油车差。其实从整体概率上来讲,汽油车比电动汽车更容易自燃。根据某媒体(SH)的报道: 对比特斯拉和宝马的自燃率, 截止到2018年,已知的特斯拉自燃事故约有50起,而特斯拉当时的存量约为50万辆,自燃事故率为万分之一。

再来看看宝马,在2018年的8个半月时间里,宝马共计发生38起自燃事故,半个月就烧毁了10辆,仅计算召回的10.6万辆汽车来算,宝马的自燃事故率都在高达万分之四到万分之五。

电动汽车的话题性和部分人对电动汽车的偏见,让人们习惯先入为主,天然认为电动车更容易自燃。而本文的目的就是从原理上剖析自燃原因,从而让你更有信心的使用新能源车。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

相关阅读
在线汽车投诉 在线购车咨询
自主原创
本周本月热点新闻
关于网站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隐私保护 免责声明
网站条款 关于我们
帮助导航
服务中心常见问题
积分兑换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手机应用
常用工具
汽车报价车型对比
品牌查询商家地图
购车工具咨询低价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010—52834409
微 信:自主汽车
整车广告:mail@zizhuauto.com
Copyright ©2022 zizhuaut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新儒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2048494号-2

提供国产汽车报价、国产车品牌大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与国产汽车销量数据,了解更多自主品牌汽车及国产车有哪些品牌来自主汽车网。(北京博悦幕尚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3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