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新能源车

来势汹汹、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新能源车,真能让燃油车退出江湖吗?

收藏 点击:
 
编辑:竹清风 来源:他山一石v 时间:2021-01-15 23:01

QQ鎴?浘20210115225851.jpg

随着特斯拉突然间大幅降价,如同平地一声惊雷,把新能源汽车领域震了个天翻地覆,迅速在国内掀起了一片狂欢!

刹那间,本已热火朝天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似乎又被浇上了一锅热油,烧的是烈焰冲天。世界似乎瞬间失忆,前几天极寒天气下关于电动车里程缩水的指责转眼就变成了全国形势一片大好,自媒体中那些诟病新能源车的怨言转瞬间就成了对新能源车即将成为“车坛盟主”的热切期盼。

不得不承认,尽管我们这个国度拥有“中庸”、“兼爱”、“非攻”、“自然”这些几乎完美的人文处世哲学背景,但现实中呈现的却总是非此即彼,要么天堂、否则地狱;或者喜剧、或者悲剧的冲突场景。

一个电动车某个车型的降价,本属正常的市场商业行为。却被演绎成了一个似乎具有革命性的人类行为,其意义似乎不亚于史前人类发明了弓箭一样,其意义堪比要改变整个人类的进化轨迹。

网络上到处充斥着打打杀杀的言论,什么本次特斯拉大幅降价宣告了燃油车的末日、燃油车退场进入倒计时等等。

但凡理性点儿的人们,大概都会反问一句:有那么快吗?

是的,世上本无那么多事,而是生事的人实在太多。如同这次降价一样,明眼人略作思考就会明白,特斯拉降价首先冲击的是国产品牌电动车,跟燃油车毫无关系。应该思考对策的是国产品牌的电动车,而不是统领江湖已百年的燃油车。

QQ鎴?浘20210115225934.jpg

说到这,就引发了一个更为旷日持久的话题,那就是新能源车与燃油车之争

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的口舌之争近些年是愈演愈烈,从来就没有停息过。随着近些年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大力扶持,使得新能源成了科技、进步的代名词。许多车企都在试水新能源,就连许多与汽车风马牛不相及的企业一夜之间也打起了新能源的主意。于是乎,如同鲁迅笔下那些用筷子把辫子扎起来的革命者一样,许多来历不明、动机可疑的机构纷纷开始生产新能源车,汽车的江湖好不热闹。

然而,冷静下来,一个疑问必须浮进头脑——新能源车有那么神吗?

是的,这个最朴素的问题绝非多余,既然新能源车已经成为一股洪流,同时它的未来会牵扯到几乎每一个人,说其关乎国计民生并不为过,因此,每个人或许都应该对新能源车展开积极的思考了。

下面,笔者也就新能源也谈谈自己肤浅的观点,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思考一下新能源汽车,来看一看新能源汽车究竟能不能成为进入汽车江湖的投名状,能不能让燃油车黯然退出。

一、新能源汽车或许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但国内的电动车注定不是。

显然,简单把当前国内市场上的电动汽车等同于新能源车显然是不可靠的

严格来讲,国家鼓励发展的是新能源车,可没说一定是电动车。当然,电动车只能是新能源中的一个分类,这就如同于:猪属于家畜,但不代表家畜只能是猪,两者是一个道理。

不要否定这样的咬文嚼字,因为这是延伸这一系列话题的基础。那么,究竟什么是新能源汽车?简单来理解,关键点在于这个“新”字。

这个“新”应该是包含两层含义,一个是构成汽车的动力有别于传统汽车,大家都知道传统燃油车的动力来自于石油提炼。那么石油之外,能够构成汽车动力的一切能源都可称之为新能源,如电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

另一个是动力获取方式的“新”,比如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驱动汽车、把风能转化成电能驱动汽车都属于此类。所谓新能源车,应该是同时具备两个要素才能名副其实。如果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新能源车,就首先从概念上进行了统一,后续的话题就好展开了。

按照这个标准,恐怕当前市面上的所谓新能源车基本都不够资格,比如混合动力汽车。虽然混合动力汽车采用了部分电能驱动汽车,但这种电能动力本质仍然是来自燃油,只不过提高了燃油的效能和利用率。因此,混合动力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新能源。

再比如插电式的电动车,也很难称之为新能源,而这种插电式新能源车,恰恰是当下最具争议的焦点。

插电式电动车尽管也被冠以“新能源车”的名号,但其本质却并不具备新能源的DNA。因为,插电式电动车尽管利用的是电力驱动,但电的来源方式却很低效。其原理只是把电能移置到了汽车上,内在逻辑并不具创新性。而且,插电式汽车转移电能的环节和燃油车转移油料的环节相比,违反了人类一切工业文明成果的本质——提高效率

插电式电动汽车在这个环节实在是太低效了,它无法代表人类科技文明进步的主流,同时也不具备新能源的气质。可以这么说。当前国内的插电式电动车,尽管占用了新能源的概念,但并非科技文明创新意义上的新能源车。

这里有个概念澄清一下,这里所指的是插电式电动汽车,而电动汽车上电池的科技进步和插电式电动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新能源应该是什么样?看一看周边世界新能源发展理念

世界不少国家都在探索新能源的道路,这是不争的事实。出自于燃油车天生的短板,未来能够弥补甚至替代燃油车的新能源必将出现,这只是时间问题。

那么,新能源应该是怎样的?应该具备哪些特征呢?或许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世界两大工业强国——日本和德国,对于新能源的发展思路,或许会多一些思考的方向。

先说日本,日本首先不发展电动汽车,当然也不认为电动车就是新能源,日本侧重的方向是发展氢动力汽车。

氢动力汽车其实和充电汽车很相似,主要结构是由氢能源燃料电池,也需要充。但是这个“充”,和电动汽车的“充"本质不同,因为它充的是氢气。

燃油是液体,氢气是气体,因此,氢动力汽车获取氢气的环节和加油是一样的,十分高效,几分钟之内完事,获取动力方式简单快捷,这是氢动力汽车的优势。

氢动力车的另一大优势是排放污染几乎为零,可理解为无排放。因此采用全新氢动力驱动汽车,这是名副其实的新能源,它的底层逻辑是朴素的。

不过,氢动力汽车的诸多环节还不成熟,理论需要技术做支撑,后续还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重构。

再看德国,德国近些年也在完成对新能源的布局,只不过老牌工业强国的发展思维显得更加成熟,更经得起推敲。

德国的新能源仍然是发展电动能源车,但德国的电动车和中国的电动车在发展思路上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就在一个“充”上。

中国的电动车,仍然是充电、并且是有线物理充电的思路,这是典型的电能静态获取方式,也是最简单,但也是最没前景的方式。

道理很简单,如果只要是“充”电,那么在动力置入环节就必然败给燃油车,因为无论充电有多快,永远也没有加油枪快。

德国的电动车“充”电是另外一种思路——无线移动充电。

顾名思义,德国电动车的动力来源不是靠有线物理充电,而是更具革命性和创新性的思路。

奔驰公司技术高层曾对此做出描绘:即电动汽车要在运动状态下完成充电,而充电的设施就是公路。实现过程大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市政配套对交叉路口进行设施改造,当电动汽车时速低于15公里的时候即进入自动充电状态,由特殊的道路路面对汽车进无线充电;第二阶段,未来对德国的公路进行配套升级,在高速公路行驶的汽车可持续移动充电。

很显然,德国的电动车和中国相比更具创新性及前瞻性,同时还具备更可靠的系统性,其想象空间巨大。

无论日本和德国,要么在动力源头创新,要么在动力获取方式上创新。这两种新能源的战略,尽管目前都不成熟,但其理论基础是扎实的,所剩下需要解决的仅仅是技术问题。

反观中国的插电式电动车,当前的攻关领域仍然在解决电池的里程问题,这和德国新能源电动车的发展方向,理论差异可谓是一目了然。

三、不得不说的中国“新能源车”,盘点一下这些年干的究竟怎么样?

在国内发展多年的“新能源汽车”目前的情况只能说是一地鸡毛。

从当前所暴露出的特征来看,中国的新能源车很像是九十年代初曾风靡一时的VCD播放机,不过是一个过渡性产品,最终必然被DVD彻底取代。

中国当前的新能源,其实是“伪”新能源车,其本质和科技先进性与燃油车相比,并没有形成代差。能源获取方式远比燃油车低效。和德国的新能源车相比,中国的新能源车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前瞻性,似乎是想到哪干到哪,仍然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套路。

以下从几个方面来进一步洞察当前的新能源车,以此说明其为什么是VCD的本质。

1、新能源的技术简单等同于电池技术的创新,这是偷换概念。

对于新能源的技术创新,国内始终致力于在电池领域攻坚,数百家新能源车企的精力几乎都放在了电池上。然而这过于片面了,新能源车的技术不局限于电池,电池技术的成果往往是体现在里程上,可新能源车的核心在于里程吗?非也!而是在于充电。

大家都知道,充电难才是电动车难以逾越的障碍。为了解决充电难,开始增设充电桩,可增设充电桩究竟是解决问题还是增加问题呢?值得思考。

充电桩多了必然出现新问题,就拿已经出现的充电车位被燃油车占用现象,有人提出了给充电车位配保安,甚至占用车位被记入个人征信系统等措施来为充电保驾护航。

如果这样的思路,恐怕充电问题的解决方向就大错特错了——新能源车的出现,究竟是解决矛盾还是制造矛盾?要知道,电动车位被占用的本质是城市车位的稀缺。

在拥挤的城市找到一个车位已经不易,还要找到一个能充电的的车位,先不说是不是被占用,而是电动车寻找这样的车位恐怕也同样不易。

电动车要想实现本质超越,恐怕最终恰恰是要彻底解决低效的充电方式,这才是核心所在,而不是扩展电池的里程。

2、插电式电动车根本不是燃油车的替代品,最多是补充。

操之过急是不太好的习惯,在新能源车的发展问题上同样如此。正是太过焦虑,在推广条件并不成熟的情况下,电动车开始大规模涌向市场,但收获的却是诸多的不尽人意。

浮躁的电动车一经问世,就祭出了要颠覆燃油车的大旗。纵观人类发展,大多数真正的颠覆都不是由发起者规划出来的,新能源也不例外。

不过,虽然实际表现是一回事,在股市的表现可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国外品牌就不说了,单说某个国产品牌的电动新能源车,其市值居然可以和宝马相比肩,不知道这算不算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

必须得承认,今天电动新能源车在股市的数据让人想到了北京2016年的楼市,可谓是坐着火箭在飞。但同样不能忘另外一句话——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炒的。同理,新能源车恐怕也是用来开的,也不是用来炒的。

必须明白,资本市场的数据并不是优势企业及产品的唯一体现,是产品价值决定了最终的市场价值,而不是资本。正因如此,华为用事实证明了根本无须上市,其自身的价值照样强大。

以当前新能源的表现,想取代燃油车几乎就是痴人说梦,除非是借助某种政令。

不要拿销量的增长率来自我麻醉,要知道销量增长,不过是市场行为的结果并非原因。新能源车的销量增长,其内在原因不言自明。如果不是靠限购、财政补贴、甚至是强买强卖般的推行(诸多城市的出租车强制更换电动车),新能源车的销量还能有多少?每个人都是心知肚明。

有舆论把电动车比之于当年的蒸汽机,认为电动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如同蒸汽机取代马车是一个道理,但事实来看,这两者根本没有任何可比性。

请想一想当年的蒸汽机,是被抬着、宠着走向市场的吗?不是。蒸汽机针对马车的先进性是一目了然的。蒸汽机作为人类工业文明的成果,其先进性全面超越了数千年以动物代替交通工具的现状。反观当前的电动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相比,究竟具备多大的压倒性优势?不仅没有,相反其使用便利性远落后于燃油车。

可以这么说,电动新能源带着缺陷迅速推进,市场收获的只能是一片质疑,网上各种关于电动新能源车的搞笑段子可以代表相当一部分民意。

三、拨云见日,大行其道、似是而非的说辞,能否让新能源车走出困局?

新能源不是天之骄子,不可能永远躲藏在行政手段开道、金融手段护佑的生态下,不公正地抢夺燃油车市场,更不可能彻底终结燃油车的生命。

剖析一下当下关于新能源车与燃油车的优势之争的说辞,或许能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新能源车的顽症究竟在哪里:

1、随着技术的进步,充电里程增长了,或者充电时间缩短了,新能源车就彻底击败燃油车。

事实上几无可能,续航里程的增长往往是电池重量及其它成本的上涨所换来的,里程可以增长,但驾驶电动车所特有的那种“里程焦虑”并不会消亡,这是心理层面的事实,不是靠里程的增长就能消除的。

开车的本质是什么——便利。可当你驾车的时候,潜意识中经常处于担忧状态,便违背了人类享有工业文明成果最基本的初衷。

况且里程的增长本就是相对的,电动车的里程长短,同样受温度、时间、电池寿命、驾车方式、路况的多重影响。只要你驾驶电动车,仪表盘里剩余的电量就像永远一把悬在脖子上的剑一样,让你在驾驶的过程当中无意识地随时去关注它,这将会使得这个动作像踩刹车、打转向灯一样成为一个驾车的标准行为,其产生的心理影响是让人不悦的。

至于充电时间缩短,前面已经讲过,电动新能源车只要还迷恋于“充”,那就永远快不过燃油车的“加”,两者的便利性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除非也能做到无线充电、移动充电,这才会对燃油车造成真正的威胁,从而撼动燃油车的地位。

2、电动车安静加速快舒适度高,可以替代燃油车。

这又是一种异想天开。

有多少人买车是追求加速快、舒适度高,这两者不过是汽车整体特性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前几天网上有个帖子,说国内某电动车百公里加速5.1秒,宝马3.0T才5.3秒,因此结论是宝马要完蛋了。

这个帖子不知是否考虑到了现实中电动车能否不间断地连续加速、减速,以及电动车用5.1秒加速将会减少多少行驶里程,更不知道有多少电动车主为了节省点电能在寒冷的冬天都不开空调,这些才是电动车真实的行驶状态。所以那5.1秒的加速,电动车这种近乎极限的动力输出方式,现实中又能完成几次。

如果说比加速,恐怕摩托车起步毫不逊色,但这又能说明什么呢?

至于把安静等同于舒适度的说法,更加站不住脚。如果为了追求安静,一部六缸发动机的燃油车同样可做得无懈可击,同时在驾驶中听到发动机低沉的声浪反而是一种更真实的驾驶体验,就如同赛马与马蹄声不能分离是相同的道理。

由此可以看出,新能源车比燃油车更加舒适度的结论根本不成立,不过是部分无奈购买电动车之后的个人想法使然罢了。

目前电动新能源车的保有量还不多,如果强行推广,可以想象,等电动新能源车数量达到燃油车当量的情况下,充电难必将成为新的社会问题。

在今天的都市中找一个车位尚且十分困难,要找到能充电又能停车的车位只会难上加难。至于寄希望于家家户户都安装充电桩,显然不可能也不现实。

应该看到,电动新能源车出现的弊端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近日,国家又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研发包括氢动力在内的其它新型能源为动力的新能源车,这本身就足以证明当今的电动新能源车,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实在有诸多的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当下的电动新能源车应该是得到客观、公正地看待。它承担不了未来新能源车的主导地位,也代表不了新能源车的未来。

从市场表现来看,当前的电动车几乎可断定不过是个过渡产品,也就是终将被替换的VCD罢了。因此在DVD面市之前,电动新能源车还是先冷静一些,眼下的功力根本不是燃油车的对手,如果仅是靠限购、靠限行、靠补贴,电动新能源车将永无出头之日。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中国新能源车的道路,仍然漫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

相关阅读
在线汽车投诉 在线购车咨询
自主原创
本周本月热点新闻
关于网站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隐私保护 免责声明
网站条款 关于我们
帮助导航
服务中心常见问题
积分兑换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手机应用
常用工具
汽车报价车型对比
品牌查询商家地图
购车工具咨询低价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010—52834409
微 信:自主汽车
整车广告:mail@zizhuauto.com
Copyright ©2022 zizhuaut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新儒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2048494号-2

提供国产汽车报价、国产车品牌大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与国产汽车销量数据,了解更多自主品牌汽车及国产车有哪些品牌来自主汽车网。(北京博悦幕尚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3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