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行业企业

中国品牌,路在何方?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研究

收藏 点击:
 
编辑:小五 来源:车尚书 时间:2016-01-27 00:01

前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创新驱动、自主发展,成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中国汽车工业特别是自主品牌的发展也必将产生巨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从2009年产销规模首次突破1000万辆大关开始,中国汽车市场连续六年蝉联世界第一。汽车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之一,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但是,与日益增长的市场规模和日益凸现的经济地位不相协调的是,中国汽车工业特别是在乘用车领域,合资品牌仍然牢牢占据主导地位,自主品牌发展仍然十分薄弱。中国汽车工业整体上仍然处于大而不强的状态。如何加快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实现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跨越,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何为自主品牌,目前存在一定的争议。特别是合资自主推出后,如何界定自主品牌,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问题,国家支持自主品牌是否包含支出合资自主,成为政府和业界争论的热点。学界普遍认为,自主品牌是指以自己为主导开发的、知识产权归己所有的品牌。东风汽车公司资深汽车研究专家程振彪先生认为,根据品牌的三个属性,即地域(地理)、知识和资本属性,由于合资自主品牌是(或主要是)在中国开发而产生的,知识产权和资本属性属于注册在中国的合资公司,因此合资自主品牌作为中国自主品牌在理论上没有啥疑义[2]。在国外实践中,本田的阿库拉、丰田的雷克萨斯等品牌,由于(主要)是在美国(本土)开发,且在美国注册,因此被美国有关机构认定为美国品牌。在2011年“全球汽车产业论坛”上,时任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演讲时指出“推进本土品牌汽车发展,既包括引导中资企业提升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也包括鼓励合资企业开发合资企业自主品牌的产品。” 张相木进一步指出“鼓励合资汽车企业推出自主品牌产品,是深化与国外汽车企业的合资合作,提高汽车产业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的重要形式。”

目前国内反对将合资自主品牌纳入自主品牌范畴的理由,主要基于合资自主品牌属于中外双方股东共有,不是严格的中方所有,并且合资自主品牌是伪自主,车型技术平台均来自外方,很多甚至是换个合资自主品牌的logo而已,认为合资自主品牌产品“只是为了充分发挥外方产品的剩余价值,同时又不损害外方的品牌形象,这将对中国本土汽车自主品牌构成致命的威胁。”

本文认为,按照传统的品牌属性界定自主品牌,有一定的局限。如沃尔沃品牌,注册地并不是在中国,但被中国企业吉利全资收购(包括收购沃尔沃品牌),如按照传统品牌属性界定,沃尔沃仍然属于外资品牌,这显然与中资企业海外收购的初衷不符,也与中方绝对控股的现实不符。事实上,正是由于这种传统品牌属性界定的不足,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沃尔沃多年仍然被视作外资品牌,在国内的投资建厂等都受《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限制,在目前的数据统计中,沃尔沃也未计入自主品牌。界定自主品牌,品牌归属中方,应该是一个基本条件。这里讲的归属中方,应该是中方能自主决定、自主决策、自主控制、自主处分、自主享有品牌收益。另外,从国家鼓励发展自主品牌的政策初衷来看,应该是为了鼓励中方掌控自主品牌,提升核心技术的研发、拥有水平,通过政策激励,推动中方研发实力乃至整体实力提升。《2013-2014中国汽车蓝皮书》指出:“汽车强国的标识是,本土汽车企业,拥有优秀的品牌和有竞争力的产品,掌握关键的核心技术并具备完整的供应链,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强大本土品牌是根本。从这两点来看,合资自主品牌中方实际上并不享有品牌的自主权,且核心技术包括产品仍然来源于外方,中方借此并未本质性提升研发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因此,本文认为合资自主品牌并不是真正的自主品牌,也不应该纳入国家支持自主品牌的范畴。在2009年金融危机中,虽然丰田雷克萨斯按照注册地被视为美国品牌,但奥巴马政府出台的汽车产业拯救计划中,并未将其纳入,重点依然是福特、通用等美国企业真正拥有的品牌。

基于此,本文所称的自主品牌,不包括合资自主品牌,基于目前现实,沃尔沃也暂未纳入统计。东风裕隆属于大陆和台湾地区合资企业,因此东风裕隆销量计入自主品牌销量。

另:考虑到商用车领域中国自主品牌份额较高,一直维持在90%以上,本文仅研究自主品牌狭义乘用车,涵盖基本型汽车(轿车)、运动型多功能汽车(SUV)和多功能汽车(MPV)。文中的“自主品牌”均指自主狭义乘用车。

文中所引用数据,除特别说明数据来源的,均为乘联会数据。其他国家的销量,除特别说明数据来源的,均为fourin数据。

因2014年之前的新能源数据缺失,涉及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数据可能不充分,敬请谅解。

由于作者阅历、数据收集等方面原因,拙作可能存在部分纰漏和错误,敬请读者朋友指正。

注:2015年3月在媒体和车企的共同推动下,汽车行业掀起了一股将“自主品牌”更名为“中国品牌”的热潮,宣称自主品牌的叫法比较狭义,中国品牌更科学、更大气。本文不赞成这种“主流”观点:一是自主品牌,更强调提升车企对品牌、技术等的自主掌控能力,用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在2015年4月月度数据发布会上话即“更解气”。而自主能力,包括自主研发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等,恰恰是自主品牌目前最大的短板。二是无论是叫中国品牌,还是自主品牌,还是华系品牌,还是本土品牌,其实没有本质区别,核心还是要把自主事业做大做强做优做久,真正提升做自主的能力和做出成效。基于此,本文名称顺应潮流,为论述方面,正文为行文便利,沿用自主品牌的叫法。

(作者:马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

相关阅读
在线汽车投诉 在线购车咨询
自主原创
本周本月热点新闻
关于网站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隐私保护 免责声明
网站条款 关于我们
帮助导航
服务中心常见问题
积分兑换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手机应用
常用工具
汽车报价车型对比
品牌查询商家地图
购车工具咨询低价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010—52834409
微 信:自主汽车
整车广告:mail@zizhuauto.com
Copyright ©2022 zizhuaut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新儒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2048494号-2

提供国产汽车报价、国产车品牌大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与国产汽车销量数据,了解更多自主品牌汽车及国产车有哪些品牌来自主汽车网。(北京博悦幕尚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3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