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国家有关部委在推出了关于激发汽车市场活力的指导意见后,不少地方就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推出了若干项救市措施。其中,广东省广州市、佛山市的举措被业内人士普遍认可。正当大家看到了希望之时,3月1日,湘潭经开区发布的《关于出台促进吉利地产车在长株潭消费升级鼓励措施》给我们泼了盆冷水。为什么这样说?请往下看。

救市政策,救的是中国汽车工业

根据乘联会的相关统计数据,2020年1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新车169.9万辆,同比下滑21.5%,创下了自2005年以来的同期最低增速纪录。2月份,整体情况依然不乐观,相比同期将会下滑70%左右。而3月份,随着疫情的持续影响,中国车市的整体情况将大概率继续下滑,直到疫情结束情况才会好转。

与此同时,别忘了中国车市是以寒冬期姿态进入的2020年,面对本就疲软的中国车市,有关部门自然高度重视,毕竟中国车市和中国汽车工业真的经不起疫情加寒冬的双重打击。因此,相关的救市措施才会以较快的速度拿到桌面上来。现在的状况,任务艰巨、困难较大,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到了必须救的地步,刻不容缓,十万火急。
救市政策,不应成为地方保护主义的实施手段

随着中央指导意见的出炉,各个地方开始了比较积极的响应。广州市和佛山市做得很不错,对购买新车和淘汰旧车的人们都有一定程度的补贴和优惠。然而,中央的指导意见还没出来多久,就有人把路线走歪了。回到本文开头的湘潭经开区,当地措施的内容为“长株潭市民购买吉利汽车湘潭九华基地生产的吉利缤越、全新远景,可获3000元/台的补贴。”

针对其他车型,湘潭经开区并没有明确补贴措施。换句话说,湘潭经开区借着响应国家政策的名号,打出的实际上是一张“地方保护主义”的牌面。谁都知道,地方政府会比较偏心本土品牌。但如此光明正大地指定车型,实在有些说不过去。救市政策的本意,是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补贴环境,让广大车企都能享受到政策利好。而绝非如此去破坏市场平衡,让本就脆弱的车市更加风雨飘摇。
好的政策,还需各地方好好执行

当然,相信经过上级指正和舆论监督,湘潭经开区的救市政策也会得到相应的修改与完善,变得更友好也更公平。但,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地方政府首要考虑的应该是如何尽快恢复全国汽车工业和市场的大环境,而绝不是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花费心思。这和疫情期间抢口罩的逻辑一样——纵使自己拥有全天下的口罩,但如果别人没有,只有自己戴口罩,到头来害的不还是自己吗?

大风吹过的时候,没有一片树叶是无辜的。中国的汽车工业链条冗长而复杂,汽车制造业的兴盛与否,直接关乎每一个人的经济状况,更关乎我们的国家安全。因此,救市政策,应当和防疫政策一样,做到好好执行,不能在原则上变通与变质。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努力参与救市任务,才能让我们的民族汽车工业重新站起来,重新动起来。
结语:利用好政策优势,才能让中国汽车工业早日雄起
本次的政策扶持,和往年的购置税减半政策有着根本不同。它不以透支市场消费能力为基础,可以在激发市场潜力的同时,为今后的汽车工业和市场的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让中国车市能可持续发展,另外,这也符合“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逻辑。所以,我们一定要利用好政策优势,让中国的汽车工业早日全面雄起。
【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