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在比亚迪“秦”大卖的上海和深圳,许多人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目的是绕开限购政策,但由于充电不便,这些车往往只用油不用电,背离了国家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初衷。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说:“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仅靠纯电动模式就可满足市内出行需要。只要有电,车主肯定是用电的,因为用电比烧油更省钱。如果说因为无处充电而导致只烧油不用电,那也不是车主的责任,而是这个城市没有把充电桩建好。”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与纯电动汽车之争的背后,实际上是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局部利益使然。
一是各地政府不愿用地方资金补贴支持外地车,所以设置地方保护壁垒。目前中央和地方实施“分灶吃饭”的财税体制,地方补贴的资金来自地方财政,而汽车制造企业往往能为地方创造税收、利润和就业机会,因此地方政府就尽力做到“肥水不流外人田”。同时,地方政府还会出台各类政策,帮助本地企业获得中央政府的资金补贴。
二是在技术突破和市场爆发增长的“前夜”,各地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害怕外来竞争。业内普遍认为,在当前各地充电桩建设不完善的情况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要比纯电动汽车使用起来更方便,而比亚迪“秦”作为畅销的混合动力车型,一旦进入北京市场,就可能使只生产纯电动车型的北汽新能源面临巨大竞争。
深圳也有类似的担忧。深圳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人士说,应对本地企业及其产品适当保护,过早引入竞争,可能导致企业拼价格,从而牺牲质量,毁掉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前途。
发展和推广新能源车亟待破除地方保护
业内人士指出,本土的巨大潜在市场是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最大优势之一,但地方保护主义割裂了这个原本的大市场,阻碍了国内优秀产品快速发展和推广,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甚至可能在一些地区形成保护本地落后产业的格局。地方保护主义如不治理,国家和各地发展和推广新能源汽车的目标规划将难以实现。
一是中央政府要加强对地方政府及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监管,确保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公平公正实施。建议中央进一步明确补贴范围,对各地政府的执行情况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坚决制止和整改各地违背国家政策而设置各项地方保护政策。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艳华说,要定期对所有示范试点城市进行核查,对于明确限制或提出有建厂条件等有保护行为的地方,以及对采购外地品牌份额不达标者,中央必须下决心处罚。
具体到北京的情况,各大企业希望能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纳入地方政府补贴范围,如担心消费者买了混动车型而不充电,可参照上海的做法,只有安装了充电桩才可申请补贴。即便没有北京的地方政府补贴,如能将混动车型纳入新能源单独摇号和不限行的政策范围,对消费者和新能源汽车推广也都是有益的。
二是要适时转变有关财税扶持政策。针对当前中央和地方“分灶吃饭”的财税体制,建议借鉴欧美发达国家成功经验,适时改变目前的补贴及税收减免办法。现有的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补贴,将来均由中央政府统一发放,这样有望根本破解“地方资金为什么要补贴支持外地车”的困局,从而为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