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新能源车

深度: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乱象已现 有必要加强监管

收藏 阅读:
 
编辑:小五 来源:盖世汽车 时间:2016-01-28 00:01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乱象.jpg

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已经建成充换电站3600座 ,公共充电桩4.9万个。

2015年是 “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在整体经济形势趋缓、制造业低迷的大环境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却风景独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万辆,同比增长400%。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58.32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为33.2万辆,较2014年增长超过317%。

2015年,国内各项新能源汽车利好政策不断,在很大程度上直接促就了这份成绩单的诞生。

除了新能源整车产销“火爆”之外,充电设施领域的表现也相当活跃。各“充电桩概念股”一路飙升,涨停者众。

充电桩运营领域,是继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动力电池等)之外各企业血拼的战场。随便参加一场新能源汽车相关展会或论坛,总能见到一些新的充电设施企业面孔出现。线下“抢地盘”建充电桩,线上各种充电APP,暗战升级。靠充电服务盈利尚遥不可及,乱象却已现端倪。

抢地建桩:坐着也要把钱赚了

根据笔者的观察,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在最近几年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

2012年上半年以前。

对动力电池项目的投资用“失去理智、接近疯狂”这八个字形容并不为过。各地纷纷大手笔投资兴建动力电池项目。这些项目的命运在接下来的一年内发生了变化,几乎没能逃出夭折、烂尾、空置的魔咒。

这期间一起疯狂的还有电动汽车整车项目,多以低速电动汽车为主(彼时,“微型电动汽车”这个名称还没有被广泛传播开来,业界更亲切地称之为“电动四轮车”)。

根据笔者的观察,这期间投资的项目(以动力电池和低速电动汽车为主)普遍在10亿、20亿、30亿元、50亿元、100亿元这几档数字间。似乎投资金额若低于10个亿,投资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搞新能源汽车的。

彼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还未被提及。

2013年下半年到2015年底。

对动力电池的投资进入了理性阶段,自主品牌车企加码新能源并着手布局全产业链,充电桩相关投资进入“烧脑”的火热期。尤其是在2015年3月全国两会上高层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 ”之后,聪明而又勤劳的中国人把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商业模式的精彩演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充电设施成为继动力电池和电动整车之后,新能源汽车领域资本“跑马圈地”的一个新落脚点。

财大气粗的土豪企业长袖善舞,豪气干云,先人一着,强力布局二三线城市充电设施;“屌丝”企业(含新创企业)立足本地,小范围布局,攻下小区物业,得一隅谋变。

不管是土豪还是屌丝,都在憧憬着未来。在他们的脑海里未来应该是这样:满大街跑的都是电动汽车,停车场、小区车库也都停满了电动汽车,并且都在用其事先建设的充电桩充电,土豪和屌丝“坐着也把钱赚了”。

当梦想照进现实,希望正躺在地上啜泣:你们这些烧油的家伙为啥挡住了我的充电桩?

(作者:吴大宝)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提示:支持键盘"← →"翻页

【手机版二维码】

相关阅读
汽车质量投诉 购车在线咨询
自主原创
本周本月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