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些检测设备,国家还没有强制要求,只是会有一个白名单。值得注意的是,下游客户在这方面的要求开始提升,这会让国内电池企业加大一些检测设备的应用,以更好实现电池的性能。
电池管理技术的重要性
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孙逢春:动力电池核心技术仍待突破,电池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另外是电池的应用问题这二十多年我们也有体会,电池有没有管理,从最早北京的103无轨电池,从没有管理三个月一组电池换掉,到现在已经是48个月了,所以电池的管理我认为对电池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
220V的电池到零下25度的时候,充满后放电大概能放40%左右,充电只能充40%左右,放电还好一点,这个上边是充电的我们小电流充电220只能充到118,放电还好一点,低温充电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怎么样在电池里边把电池系统,把充电问题的温度控制做好,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电池标准的不统一,不利于发展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秦兴才: 电池标准的问题,这个标准是什么,现在有用软包装的,软包装的各种尺寸,有用大方形的,也是各种尺寸,也有圆柱形的,各种型号。现在企业上来的生产线,投资规模、程度不高。不能满足投资厂的要求,投资不太大,可能型号没有确定,过两天汽车厂不选择这个型号了,可能就没法生产了。
现在咱们国家建议用百人会可以提出来体制可以不一样,我们可以有各种材料的,但是我们的型号,像以前,我五号电池,一号电池几号电池一样我定几个尺寸范围和标准,这样的话推荐给车厂去选择,也推荐给电池厂,你搞产业化按照这个来搞,防止现在的自动化程度越高,将来的汽车厂不选择这个型号了,可能损失更大。
动力电池应协同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
合肥国轩集团董事长李缜:市场空间是无限的,国际能源署预测2020年的时候,我们全球汽车销售量当年达到720万辆,我们销售达到2万亿人民币,电池达到六千亿人民币的规模,大家知道我们电池企业去年下半年开始,整个市场空间,销售状况非常好,应该改变低成本,低品质,低价值,低价格的恶性循环和低端制造,我们应该适应新常态,高技术,高品质,高效益的发展,从我们电池不能搭载世界一流企业,美国和世界的市场,逐步走向,变成可能。
协同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始终和我们上下游企业进行紧密的合作,包括和我们的设备制造企业进行了长达八到十年的努力,使我们中国的自主创新的设备能够生产我们的电池,能够给我们的汽车装上好的电池。我们也和我们的贝特瑞等材料企业进行合作,也是我们自己生产的产品,和我们制造的电池能够使中国的电动汽车走向国际市场。
国轩在发展过程中起步比较早,对于有政府的支持,2009年的时候,在合肥市成立了,所以我们和我们的整车厂进行联合起来,2009年我们和安凯进行一起合作,中国也是世界的首条纯电动的商业化运行的电动公交线30辆。从2010年1月23号正式投放市场到今天的1月23号整整五年时间,五年的结果我们会把这些数据和大家分享,应该说这些,用我们的设备,我们的材料,我们的技术生产我们的汽车,能够稳定的运营了五年时间,在中国,在世界,也是比较前卫的,这是我们和整车厂合作的结果,当然国轩不仅和江淮、安凯等等进行合作,我们和北汽、上汽,东风等等进行一系列的合作。我觉得我们电池制造企业必须仅仅和我们汽车企业进行合作共赢,我们的汽车企业应该支持我们电池企业,不断的创新,不断的自主创新,不断的用我们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能够把我们的产品贡献出来,装载我们的芯走向国际市场,这是我们的根本。
(作者:何丹)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