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购车>选车购车

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到底是谁帮我们买了车?

收藏 点击:
 
编辑:竹清风 来源:汽车科学岛 时间:2020-11-07 17:11

内容核心:

分期购车概念与关系分期购车两类服务费分期购车的注意事项「分期付」已经成为了主要的汽车消费方式,但是什么是分期,如何办理分期可能仍旧有很多消费者不明白;于是把创造消费行为的消费者定义在被动位置,认为在没有全款购车的前提下,面对销售公司会没有话语权,然而这是绝对错误的理解。

整个分期购车的过程中,销售方扮演的角色从来没有变化,因为销售行为本身还是全款售车,只是支付车款的角色从单纯的消费者,增加了另一个角色:银行或金融服务公司(下文统称银行),如何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呢?参考下图。

QQ鎴?浘20201107174015.jpg

相信读者已经明白了,在汽车销售行为中,销售方还是获得了全款;真正的分期流程是消费者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对申请人的资质进行审核,比如对个人征信的查询,以及对质押物或担保人资质的认定。

在认定符合标准后则会放款,不论贷来的款是自行支付给车商,还是直接划破到车商的账户,这都是全款购车的概念。因为还款是还给银行或金融公司,而不是给车商;所以理论上分期购车与全款购车不应该有任何区别,除非车商代办了分期的事项。

01两项费用

1:金融服务费是必然存在的。这项费用说白了就是车商指定人员,协助消费者办理准备分期材料的相关事宜,因产生服务而收取的劳务费用。

实际准备与递交材料都是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操作,只是作为消费者或非金融行业从业人员并不熟悉而已;于是车商则钻了这个空子,以协助办理而收取数千元的费用,最低也会在1k以上。这些费用的额度是可以协商的,购车之前就要商定哦。

(建议规范汽车销售服务标准,以网络申请方式降低消费者的购车成本)

2:车险可能存在捆绑销售。首先需要说明购车首年在车商处投保车险已经成为行规,或者称之为陋规,不过新车倒是也能够接受;因为首年车险是没有任何折扣的,对于非汽车行业从业人员人员,实际在哪投保的费用都基本相同。

但是第二年投保如果年度内没有出现交通事故,那么车险就会有较大额度的折扣,在车商处投保的价格会高一些了;尤其是有些要求购买新车需要一次投保两年车险的品牌,如果不计算折扣那是肯定不合理的。所以购车之前对于这项费用如何收取也要先行协商,其次还有咨询有没有代办上牌的要求,正常办理牌照只是一两百元,代办的价格过高就不合理了。

(车险投保应当尊重消费者的意愿,捆绑销售严格意义上是触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行为)

QQ鎴?浘20201107174030.jpg

02分期购车·注意事项

流程如下:

交付定金(订金不可退)选择车辆缴纳车款拿到车辆所有证件登记上牌最重要的两项已经标注出来了,分期购车同样可以自由地选择商品车,而且是在选车之后才需要缴纳费用;检查车辆要由外至内,观察车辆漆面、车窗、轮胎是否有修复或更换的问题,检查发动机舱是否有修复的痕迹,同时看一看车辆的出厂日期,半年内都是可以接受的,最后再看看内饰即可。

重点:分期购车后要拿到车辆的合格证书或登记证书,以及所有车钥匙;如果是金融机构以车辆作为质押的购车方式,只有在还款完成后才能拿到登记证书,但是所有的车钥匙都是可以拿回来的,而且一定要确认登记证书不是在车商手中。

防止车商将车辆进行抵押且期间出现资金断链的问题,此时车辆的所有权是会有争议的,甚至被直接开走。在银行以信用购车的用户基本都能拿到所有证件,银行只是保留逾期后可以追偿的权利而已。

总结:分期购车需要注意的事项基本就是这些了,少数品牌还有出库检测费,这项费用是绝对不应该存在的;因为作为销售商如果不能保证其销售的商品是合格的,那么还有作为销售机构的资质吗?

所以对于不合理的收费该拒绝就要拒绝,分期购车是正常的汽车消费行为,不用感觉自己是被动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

相关阅读
在线汽车投诉 在线购车咨询
自主原创
本周本月热点新闻
购车工具
关于网站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隐私保护 免责声明
网站条款 关于我们
帮助导航
服务中心常见问题
积分兑换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手机应用
常用工具
汽车报价车型对比
品牌查询商家地图
购车工具咨询低价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010—52834409
微 信:自主汽车
整车广告:mail@zizhuauto.com
Copyright ©2022 zizhuaut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新儒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2048494号-2

提供国产汽车报价、国产车品牌大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与国产汽车销量数据,了解更多自主品牌汽车及国产车有哪些品牌来自主汽车网。(北京博悦幕尚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3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