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1)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以线上为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等领导和嘉宾作了演讲。与会领导和嘉宾认为,未来五年,将是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期,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要求汽车产业坚持创新引领、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万钢表示,2020年1—11月,全球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43万辆,同比增长34.15%。从去年的政策取向来看,虽然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状态下,主要国家还是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比如,欧洲制定“绿色复苏计划”,实施了绿色复苏的政策,像法、德、英、意大利等都大幅度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额度和补贴范围,与此同时,提出更严格的碳排放法规,也倒逼着企业转型升级,因此产品加快上市、产能大幅度提升。
未来五年,将是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期,也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实现新能源汽车完全市场化的一个攻坚期。
苗圩表示,汽车产业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不断地发展壮大,智能网联汽车正处于技术快速演进、产业化加速布局的商业化前期阶段。
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汽车、电子信息通信、交通、能源等领域在加速融合,汽车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战略机遇期,我国在体制机制、市场容量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但是也存在着制约发展的瓶颈和短板。
肖亚庆在演讲中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是推动绿色发展、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中央一系列的决策部署,为我们乘势而上开创汽车产业发展新局面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一定要抓好贯彻落实。
展望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是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如何优化产业布局,如何更好地保持供应链畅通,成为全行业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因此,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克服困难。这也是未来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否再上新台阶的关键所在。
政府要未雨绸缪为未来做好顶层设计
林念修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要求汽车产业坚持创新引领、实现高质量发展。近几年来,中国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供需结构不匹配、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盲目投资、无序发展等问题在一些地方、一些企业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要主动顺应产业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服务能力的建设,努力增加有效供给,健全自主创新体制机制,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弱项,积极培育行业领军企业,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要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完善产业投资和生产管理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陈清泰认为,智能汽车正在颠覆功能汽车,它比智能手机颠覆功能手机的影响范围更大,对经济社会的改变更加深刻,造福社会的效果也会更加明显。我们仍然处在汽车产业激烈动荡变革的过程之中,只有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未来的汽车才能把稳前进的方向。
陈清泰强调,这次汽车革命不是孤立进行的,与它并行和衔接的是新能源革命和新一代移动通讯,是交通革命和智慧城市,支撑汽车革命的是移动互联网、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因素与汽车变革的交融互动对未来汽车的电动化、绿色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和丰富的想象空间。
有关方面预计,截止到2030年,我国电动汽车产量将达到1500万辆,保有量将达到8000万辆,新车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将占70%。这个预测要变成现实,涉及到能源结构调整、智能电网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升级、新一代移动通信的支持、产业链的调整和改造,标准法规的建立和调整,以及就业岗位转移等。其中,每一个方面都是周期较长、牵动全社会的巨大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未雨绸缪做好顶层设计,从一开始就把汽车、能源、信息、交通、城市作为一个整体,以新发展理念,把它放在高科技的基础之上综合考虑,实现技术协同、规划协同、政策协同、法规协同,有序推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