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新能源车

论剑电动车: 顶层设计、国民车与私车电动化

收藏 阅读:
 
编辑:小五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16-01-26 00:01

李 斌:移动互联网对汽车企业的改变才刚刚开始,汽车企业即将进入3.0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和用户的交流可以随时随地,企业和用户的关系会发生非常深刻 的变化,每一个用户都会是企业的代言人,企业的基础应该是专注于服务自己的用户,而不是取决于没有关系的陌生人。

移动互联网时代, 汽车行业的竞争将是全程的用户体验,更好的用户体验,这既是电动汽车的历史机遇,也是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一些企业利用政策红利,不顾用户体验,其实会极 大地伤害这个行业。只有充换电比加油更方便,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电池成本对用户来说也可以接受的那一天,电动汽车才可能真正普及。

所以,我们认为,应该更多做商业模式和思维的创新,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为用户提供超越燃油车的全程体验。

《21世纪》:对于中国品牌来说,如何抓住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机会?

张 宝林: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新能源汽车同样需要国家政策、社会各界的呵护与支持。希望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制定中长期的汽车产业政策,破除地方保护,支持智 能交通布局,推广充电基础设施,支持中国品牌汽车向新能源、智能化方向发展。希望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等行业组织发挥更多作用,促进产业链协同,包括整车、 零部件体系的相互促进,以及汽车产业与装备制造业材料、信息产业等行业地跨界融合。

李斌:中国电动汽车全行业仍然有20%产能是空 闲的。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重点强调了落实“十三五”规划的五大任务,第一条,就是去产能。我们作为一个初创企业,非常希望国家有 关主管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时候,能够对于像我们这样准备拿10亿美金进行研发投入的新创公司,和现有的在制造供应链非常有优势的一些大企业之间的创新 合作进行支持、鼓励、开绿灯,减少重复建设与重复投入,提升全行业的创新能力与效率。

“政策和监管需要换挡”

《21世纪》: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陈 清泰:国家新能源汽车战略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必须给全社会一个长期稳定的预期,使其纳入相关产业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实践证明,几年一个周期的政 策,不足以引导市场长期行为。现行的两级财政补贴政策,不仅是地方保护的一个根源,而且一些城市已经感到财政压力过大,还出现了骗补、补贴过度等问题。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车企,在决策产品开发时,受到很强的补贴导向,行为短期化。而一些用户购车消费时,宁愿扭曲真实的需求而获取更高的政府补贴,这就使得政策干预了技术路线,结果将造成更大的结构性扭曲。

赵 福全:新能源汽车产业现在这个节点上能不能健康发展,政策体系是关键,产业发展政策和监管需要“换挡”、需要改革。目前的现实问题是地方保护严重、监管严 重、执行力不强,构成了所有的问题。产业政策的完善和改革可能是决定未来20年新能源汽车能不能走出去的关键,所以需要国家冷思考,积极行动,确保产业健 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何芳 郭心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提示:支持键盘"← →"翻页

【手机版二维码】

相关阅读
汽车质量投诉 购车在线咨询
自主原创
本周本月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