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惊雷:从购买动因看,2015年将近3/4的新能源汽车销量集中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这样的限行、限购城市,有补贴、不限行、不限购是目前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但是,补贴和免费牌照都严重依赖着政府的支持,长此以往,难以持续。
从 产品性能看,用户对纯电动产品的里程焦虑问题仍未彻底解除。同时,随着产销规模的快速增长,产品安全风险也不容忽视。我们必须要关注长期在中国能源结构下 对环境真正的绿色影响。从配套设施看,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严重稀缺,充电桩建设步伐依然滞后,充电收费方式和费用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因此,我们认 为,要成为新能源汽车强国,产业生态建设刻不容缓。
康思远:我们仍处于新能源汽车快速起步期,应努力实现统一的充电标准,这意味着我们会使用同样的信号和插头。如果初始阶段使用不同的标准,会让消费者觉得非常不方便,而且会导致投资浪费。
我 们正在亲身经历中国崛起、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历程,中国应该更加开放、建立更加公平的规则和标准,让所有的市场参与者有更好的技术框架、技术规 范。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可能不需要五年就可以获得大规模发展,这甚至比我们开发一款产品的时间还要短。相信电动出行更多的是思维方式的转变,不仅仅是技术上 的障碍。
“2030年私车全面电动化”
《21世纪》: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车未来在中国的前景?
王 传福:2020年,大巴和出租车会实现全面电动化。实际上,深圳已经宣布在未来三年,所有的公交、大巴全部实现电动化,出租车也是一样。广州最近也开始宣 布,未来五年所有广州的大巴全部实现电动化。到2030年,也就是“十五五”收官之年,私家车应该会实现全面电动化,中国的体制优势会推动到这个结果。
海 兹曼:除了现有车型投资以外,大众希望在中国走电动化路线。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实现了井喷式发展,2015年的数据比2014年更加惊人。大概在 2020年的时候,我们预测,新能源乘用车销售的数量将会达到200万,包括了纯电和混合动力。大众也会不断地对中国的市场做出承诺,在未来的3-5年当 中,大众会有15款全新的新能源汽车车型补充到中国的车型当中。
欧阳明高:2015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成长年。2016年希望 通过协调发展成为技术品质的提升年。协调发展是整车产销、电池供应、充电基础设施产业链协调发展。现在我们是整车跑得快,电池供不上,基础设施滞后,还处 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初级阶段,前面任重道远。面对未来,我相信中国完全可以实现2020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500万辆的目标,关键是我们要实现技术和产量 的双丰收。
(作者:何芳 郭心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