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新能源车

反思新能源:混动 究竟输给了谁?

收藏 阅读:
 
编辑:小五 来源:腾讯新闻 时间:2016-02-01 00:02

比亚迪,早已将发展天平倾斜到新能源领域,今年首先推出宋双模版的它,随后或将推出元、明等。目前已导入四款三厢车的混动大户丰田,未来有望导入如汉兰达(参配、图片、询价) 混动版等其他车。

汽车行业从来不缺乏“新人”和跟随者。上汽、广汽、长城,也制定了符合自己发展需求的新能源战略。参与分羹的,并非只有自主品牌,跨国公司也要参与 “混战”。宝马,奔驰、大众、通用,也将推出如混动版国产X1和3系、A6L etron插电混动版或CT6混合动力版等。

按理说,企业在制定产品投放规划时会进行一系列详尽的评估并对市场提前做出预判,如此大手笔的一并进入,也从侧面体现出众企业对混合动力汽车的看重。

备胎的春天在哪里

最新数据显示,作为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中贡献极高的城市,上海去年一年便销售了约2.65万辆混动车型,对于全国总销量的贡献度超过四成。

“与其他示范城市相比,上海政策较全面,覆盖性较高,大量外地车企都来推广新能源车。目前,在上海销售的新能源车企达30多家,车型约70种。” 上海新能源汽车推进办公室主任刘建华曾如此表示。

相比之下,北京的态度则非常明确,“不会采纳混合动力汽车”。这也意味着,北京新能源汽车政策依然只为纯电动汽车敞开大门,而并未为给混动车型打开一扇窗。

而深圳的补贴政策则规定,在深圳推广应用的新能源汽车的企业提出申领补贴要求为本地车企及外地在深圳注册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金不能低于5000万元,这样的要求无形间将大多数外地品牌挡在门外,使消费者可选车型单一,不仅降低了车企推广的积极性,也间接封闭了本地市场,一定程度造成了推广不如预期的局面。

混合动力汽车,尽管在消费者口中拥有不错的口碑,但享受政策优惠少、支持相对偏少也是不争的事实,像上海这样完全开放的城市并不多见。对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来说,上海市场的开放无疑是一种“春天般的温暖”。作为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备胎的混合动力汽车,能否借由诸如上海这样开放的城市而迎来发展的春天?答案,似乎还需时间给予证明。

有这样一组数字,在日本本土销量前十位的车型中,混动车便占据了其中四席位,而来自丰田的数据显示,截止去年11月,丰田混动车型在全球的累计销量已突破800万辆,直接为车主们节省了58亿加仑(约219.5亿升)汽油,并减少了大约580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作为新能源技术路线的“备胎”,混动在过渡阶段中理应发挥出更多作用,但现实却并不如想象中的乐观,或许多年后当人们回首这一段发展历程时,可以从中得到混动到底输给了谁的正确答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提示:支持键盘"← →"翻页

【手机版二维码】

相关阅读
汽车质量投诉 购车在线咨询
自主原创
本周本月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