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行业企业

“无人驾驶”入法前尚需过四关

收藏 阅读:
 
编辑:包英男 来源:法治周末 时间:2016-03-16 00:03

两位业界大佬的提案,让科幻电影中时常出现的智能汽车,成为了2016年全国政协会议上的新亮点。

全国政协委员、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全国政协委员、百度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彦宏,两人不约而同地在今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提案,要求加快“自动驾驶”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只不过,来自汽车行业的李书福,与来自互联网行业的李彦宏,在各自提案中所使用的措辞略有不同:李书福使用了“自动驾驶”的概念,而李彦宏则使用了“无人驾驶”一词。

业界专家表示,不同的概念,反映了不同行业领域对未来汽车智能化的不同理解;而无论是哪种模式,在真正投入实际应用前,仍需迈过多道坎。

自动驾驶技术较为成熟

自动驾驶与无人驾驶,区别究竟在何处?

易观智库汽车行业研究中心研究总监钱文颖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从技术原理上看,二者都是利用高速移动通讯网络、高清摄像头、雷达探测、传感器系 统、高精度地图等,以及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图像/语音识别、语义解析等新兴技术,来达到让计算机作出判断指令、实现车辆的操控。

“但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即驾驶行为决策主体的不同。”钱文颖介绍,自动驾驶的最终决策主体还是人,而无人驾驶的最终目的,是让计算机取代人来进行驾驶。

事实上,自动驾驶的部分功能,早已运用于实践——从常见的定速巡航、到当前一些中高端汽车站中配备的主动适应巡航系统、自动刹车系统、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自动驾驶的要求。

中国无人系统产业联盟秘书长孙柏原指出,相比于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的智能化程度更高:自动驾驶目前还无法完全完成驾驶交通工具的全部程序,仍然 需要人为干预一些驾驶过程;无人驾驶则可以在设置好目的地、路线、速度等一系列命令之后,完全依靠无人驾驶交通工具自身的传感、接收、控制、导航、智能分 析、信息传动等功能去解决驾驶过程中的问题,行驶过程中完全可以不需要人为干预。

“李书福和李彦宏在提案中的不同表示,与二者的行业背景有着直接关系:目前来看,自动驾驶从技术上更加成熟、更容易实现商业化;而无人驾驶虽然技术难度更高,却更加凸显智能操作系统的重要性。”

对于这一点,李书福曾在2015年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直言不讳:传统车企和互联网企业对智能汽车的定位有所不同,传统车企更加倾向于以人工驾驶为主导、自动驾驶为辅助;而互联网企业所推崇的无人驾驶,则更加倾向于以车辆本身为主导。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提示:支持键盘"← →"翻页

【手机版二维码】

相关阅读
汽车质量投诉 购车在线咨询
自主原创
本周本月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