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新能源车

新能源车市场逐步回归理性 “长尾效应”正在消失

收藏 点击:
 
编辑:竹清风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时间:2019-11-21 20:11

当前的新能源车市让业内感受到一丝寒意。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9月我国新能源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29.9%和34.2%,降幅与7、8月相比进一步扩大。“眼前是新能源汽车的至暗时刻。从2019新能源补贴新政正式实施以来,虽然各家车企都说不在乎,但车子怎么定价?卖一台是不是就要亏一台?”作为长城新能源汽车欧拉品牌的负责人,宁述勇在“2019首届新能源汽车资本论坛”上直言,从现在到明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车市都会在波动调整期中渡过,这对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是一场考验。

除了因补贴退坡引发的市场波动外,当前新能源自主车企要面对的另一个压力是:特斯拉即将在上海投产。公开数据显示,9月特斯拉的销量已经达到4600辆,有业内人士分析,上海工厂投产后,特斯拉的月销量突破1万辆指日可待。而当前国内新能源车企月销突破1万辆的只有比亚迪和北汽新能源。针对当前市场形势,有业内人士透露,相关部门正在考虑针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环节出台刺激政策,以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

QQ截图20191121205805.jpg

激活C端市场

尽管国内新能源车市销量连续三个月下跌,但无论是车企还是投资人,都没有怀疑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潜力。

“不管有没有补贴,汽车电动化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只不过有短期的困难或倾向性,但资本一定会等,而且等得起,因为现在的年轻人愿意为用户体验好的消费品买单。”百度资本管理合伙人、CFO张金玲认为,当前如何让新能源汽车尽快从“To G”模式回归到“To C”的商业本质,是业内要一起思考的问题。

日前,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直言,国内电动车大多卖给了的士、出行等B端客户,卖给真实消费者的数据大约只有十几万辆,“这样抱着借来的铁球称体重冲排名,越到后面会(有)越多问题”。

“从我们掌握的数据来看,当前约有50%的新能源汽车是真的卖给了C端,这说明新能源汽车的C端市场还没有崛起,而车企只有通过技术进步,降低电池成本,拿出好的产品才能推动新能源汽车的真正市场化。”宁述勇说。

根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今年前9个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79.2万辆,市占比约为5.2%。“从智能手机的发展历程来看,如果新能源乘用车的市占率超过10%,才意味着新能源车真正开始了市场化普及。”小鹏汽车总裁顾宏地认为。

为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进程,相关部门在收紧补贴政策的同时,也开始考虑将政策向使用端倾斜。北京环境交易所常务副总裁王辉军透露,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推广新能源汽车将是今后政策调整的重点。“比如,对新能源车的补贴政策,将由购置补贴转向用于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等方面的补贴,这将倒逼企业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形成从单一生产向整个产业链和汽车生态进行转化,从单纯销售新能源汽车向服务型车企转化。”

资本开始聚焦头部企业

除了政策方向的调整,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热度也在逐渐回归理性。“一年半前,新造车企业中每周或每两周都会有一家公司宣布融资成功,但现在长尾效应正在逐渐消失,资本正在向头部企业聚焦,大家对估值的期待更为理性。”顾宏地透露,当前新能源车企的融资来源发生很大变化,只有成为行业头部企业才能吸引融资。

资本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态度转变出现在2017年年终。“两年前,投资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抱有极大的兴趣,很多VC、国际资本、私募包括净资产较高的个人都在追逐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机会,只要是相关项目都会看一遍,出不出手再说,而现在连机构资本都开始谨慎起来。”威马汽车合伙人、首席财务官张然认为,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受车市、国际贸易环境、经济环境、未来股价等多重因素影响,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逐渐走向成熟。“此变化过程很像当初的光伏产业。光伏经历过补贴驱动到补贴退坡再到政策导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有些人耐不住寂寞或支撑不下去而退出,而真正有实力的企业会在大浪淘沙中留下来推动光伏产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也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多年投资经历的劲邦资本董事总经理王荣进认为,当前市场调整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长期发展更有利。

王荣进的观点被不少主流车企认同。“一个新兴产业不可能永远靠政府补贴生存,一定要走向市场化。特斯拉从来没有任何补贴,但它在全球卖了20多万辆车,因为它的产品给市场带来了不一样的用户体验,即使价格高,用户也愿意买单,自主车企应该学习特斯拉的产品开发理念,通过调整产品结构、降低成本、提高技术创新来迎合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消费需求。”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马仿列认为,补贴退坡将给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一次洗牌,在优胜劣汰中使市场得以净化,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则在这场大浪淘沙中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

相关阅读
在线汽车投诉 在线购车咨询
自主原创
本周本月热点新闻
关于网站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隐私保护 免责声明
网站条款 关于我们
帮助导航
服务中心常见问题
积分兑换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手机应用
常用工具
汽车报价车型对比
品牌查询商家地图
购车工具咨询低价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010—52834409
微 信:自主汽车
整车广告:mail@zizhuauto.com
Copyright ©2022 zizhuaut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新儒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2048494号-2

提供国产汽车报价、国产车品牌大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与国产汽车销量数据,了解更多自主品牌汽车及国产车有哪些品牌来自主汽车网。(北京博悦幕尚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3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