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5日,2020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在天津召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在主题发言环节表示,疫情不会改变全球汽车产业发展,低碳发展、电动化、智能网联、共享和服务仍将是汽车产业发展的长期趋势。
他指出,虽然疫情导致全球汽车消费需求下降,但正在缓慢恢复。新能源汽车会成为经济复苏的突破口,全球各大主流市场都将电动汽车发展列入绿色复苏计划。
而我国整齐汽车产业在第二季度恢复速度比预期要好。他预测疫情造成的短期影响,在各项促销政策落地利好下,预计全年汽车销售将下降8-10%。
但值得注意的是,汽车生产在疫情期间还是受影响较大,供应链仍存在断裂风险。国内外疫情爆发节奏不一致,全球供应链承受一定压力。
同时,疫情爆发之后,美国日本等国开始重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问题,为减少对我国以来,也在鼓励一些关键零部件回流本土,造成一定不良影响。
而作为我国汽车工业严重依赖外国的芯片、电子元器件等核心零部件,汽车产业在智能网联相关领域发展时,会面临5G通信领域同样的状况。
赵昌文建议要从短期和中长期来考虑统筹应对此次疫情的影响。
短期来看,他建议支持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渡过难关。一方面要实施好各项汽车促销政策,帮助企业快速渡过难关;另一方面保持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加强海外供应生产的监管预警。同时,要把握好我国疫情防控取得的成果优势,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
而从中长期来看,要顺应汽车产业发展大趋势,主推我国汽车产业的结构升级。
赵昌文指出,我国汽车核心技术和底层技术需要加速研发,以减轻技术依赖。一方面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另一方面,也要完善科技人才和熟练工人的发现、培养和激励机制。
更重要的是,他指出国家应优化汽车产业政策,既要防垄断,又要防止无序竞争。虽然你目前产业发展政策很多,推广促进政策也不少,但“各部位间协同做的不够”。
“要加快建立健全智能网联汽车部委间有效协同机制,同时更好有效发挥行业机构的作用。”他表示。
同时,针对新技术新科技和新领域,政策主动部门也要设立创新的监管方式,做到审慎包容监管。“例如自动驾驶、共享出行等领域,要做到包容性监管,既不要管的过度,也不要放任自流,需要保障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企业在试错中找到通向成功的道路。”
另外,他还建议时机成熟时可以考虑将汽车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更突显公平,在哪儿消费,就在哪儿交税。“这样可以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更有动力改善消费环境。同时,也会减少流通环节资金占压问题。”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