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解决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目标多元、定位不清问题,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于近期联合下发了 《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明确,根据主营业务与核心业务范围将国企划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并分类推进改革、促 进发展、实施监管和定责考核。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分类改革作为国企改革的逻辑起点,其重要性更加凸显。汽车国企“对号入座”,有利于明确其功能定位,增强企业活力,及对其进行科学监管。
■国企分类宜粗不宜细
过去“一刀切”式的粗犷管理使国企定位模糊,改革实施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国企分类一直是共识,但如何分,专 家们有不同理解。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瑞告诉记者:“有主张根据企业市场化程度分为竞争性和垄断性的,有的主张按照国有资本职能分为收益性和公益 性,还有的主张依据企业的产品服务分。”天津大学中国汽车战略研究发展中心常务主任郭焱表示,如果加入技术、社会等维度则是更精细的分类。
此次《意见》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两类,二者在发展目标和运行方式上有所不同,其中商业类又包括充分 竞争领域和关系国民经济命脉领域两种,这种分类在刘瑞看来,更加科学、实际。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解释说:“《意见》充分考虑国有企业功能的多重性、复杂性, 及其所属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分类宜粗不宜细,且要依主业进行动态调整。而无论商业类还是公益类企业,都是独立市场主体,要与市场经济融合。”
但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普遍兼具盈利性与公益性,这加大了国企分类的难度。尽管汽车行业整体属于商业类充分竞争 领域,但对国有车企的分类却没有那么简单。一方面,部分国有车企如陕汽、长安面向私人消费市场生产汽车商品的同时,还承担国家的军工生产任务。另一方面, 车企集团业务涵盖整车研发与制造、零部件、汽车装备、汽车服务、投融资等业务,北汽集团还涉足了通用航空产业,一些车企则开办了技工学校。如中国企业研究 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所说:“分类会直接触及利益调整,如果是亏损板块剥离,企业会积极配合;但如果是赚钱的业务交出去,企业哪可能乐意。”
同时老国企还有许多的历史遗留问题,如大量的退休和下岗人员,社会负担较重。对此,郭焱表示:“政府应分担一部分成本,对国企退休人员实施社会化管理,剥离企业半社会职能,卸掉历史包袱,让商业类国企具备平等竞争的条件。”
■推动车企集团混改和治理转型
新一轮国企改革明确股权改革要延伸到集团层面,可谓一大亮点。当前国有汽车集团下属企业多已是混合所有制,一 些地方国企如江淮、广汽也进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但国有控股企业在汽车工业中仍占主导地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说:“过去改革中, 母公司的国有控股不受触碰,子公司则进行各式各样产权改革,混改是碎片化的。”
(作者:张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手机版二维码】